以下是含有枪支暴力的搜寻结果,共15笔
震惊全美的保守派网红柯克枪击案嫌犯罗宾逊(Tyler Robinson)16日以视讯方式首次出庭,画面中他面容憔悴、鬍鬚未剃、身着深绿色防自杀保护服,法官宣读指控并告知可能面临死刑时,他面无表情但专注聆听。下次庭审将于本月29日举行,罗宾逊将继续还押,不准保释。
新华社报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美东时间24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联合国与伊斯兰合作组织合作问题公开会上发言,驳斥美国代表涉疆谎言。
星期一,美国最高法院驳回枪支权利提倡者的上诉,他们试图推翻马里兰州法律针对突击步枪和大容量弹匣的禁令,意即「禁用AR-15步枪」。这项判决是枪支管制者的重大胜利,现在,至少在马里兰州,拥枪者不得使用AR-15这一类的高杀伤力突击步枪。
川普将再度入主白宫,败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台湾时间今天凌晨5时许发表败选全国演说。她表示,这次选举的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她理解支持者的情绪,但国家需要接受选举结果。她还表示,已经致电川普祝贺,并向他强调「我们将进行和平的权力转移」。
美国马里兰州最大城市巴尔的摩(Baltimore)发生严重枪击,由于似乎有多人开枪,因此可能更像是一场街头枪战,实际情况待查。当地警方称,已知1人死亡、7人受伤。
美国医务总监莫西(Vivek Murthy)当地时间25日宣布枪支暴力为公共卫生危机,呼吁加强枪支管控,包括禁止攻击型步枪。
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澎湃新闻提问,美国国土安全部11日发表声明,以涉嫌「强迫维吾尔族人劳动」为由,将三家中国企业列入「强迫劳动清单」,禁止进口它们的产品。对此,林剑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表《2023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以事实和数据揭露美国侵犯人权真相,批评美国推强权政治、滥用武力,人权状况恶化。《报告》敦促美国政府,採取切实举措,破解美国人权困局,回应美国人民期待和国际社会关切。
新华社报导,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2023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以事实和数据揭露美国侵犯人权的真相,敦促美国政府採取切实举措破解美国人权困局,回应美国人民期待和国际社会关切。
美国共和党前总统川普18日对数千名拥枪者发表谈话。他承诺,若再次入主白宫,他将废除民主党总统拜登制定的枪支管理条例。与此同时,拜登在关键摇摆州乔治亚州警告说,川普的「精神错乱」是对美国民主的威胁。
在疫情之后,中国家长对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兴趣正在回升,但有迹象显示,几十年来估计有300万中国学生去的美国可能正呈现下降趋势,美中关系同时正在受到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
美国密西根州少年伊森.克鲁布里(Ethan Crumbley)2021年持枪在校园扫射,造成4死7伤。事后伊森的父母被指控4项过失杀人罪,法院14日判决他的父亲有罪,而他的母亲上个月也被判了同罪。这是美国史上首次有父母因孩子犯下校园枪击案,而遭到过失杀人的指控。
新华社13日发布时评〈打「中国牌」治不了「美国病」〉指出,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这位承诺「不会让中国超越美国」的总统再次毫无意外地提及中国,称美国希望与中国竞争,而不是衝突,同时声称「在21世纪的竞争中,我们更有能力战胜中国或其他任何人。」虽然涉中篇幅不多,但字里行间「对抗中国」的底色依然明显。表明尽管当前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但美国把中国作为「最主要竞争对手」和「最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定位不会改变,两国关系重返健康稳定轨道的互信基础依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