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水污费的搜寻结果,共06笔
据环境部统计,近年环境部门碳排每年约2700吨,其中有近4成为废水处理,环境部官员表示,为了达到2050净零碳排,将把有机污水的好氧发酵推动至厌氧发酵,搜集沼气达到废水能源化,也已向行政院提报4年23亿计画,盼辅导208家具有能源化潜势业者,预估2032年会有150场废水能源化案场,估计年减碳可达83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
儘管碳费可能要到2026年5月才开始缴纳,但现在不管是中央政府各部门,或是各地方政府皆开始觊觎这笔预算。继上次卫福部长邱泰源跟总统赖清德要医院减碳预算后,日前在中台湾八县市区域治理平台首长会议上,也出现喊话修法「至少8成碳费留在地方」之议,并获得其他与会者支持。但这是碳费最佳的分配方式吗?值得进一步讨论。
水污费开徵最新目标瞄向氨氮造成的河川污染。由于开徵十年来未纳入收费,加上锌、锡等重金属具累积性也未徵收,环境部12日因此预告修正水污费收费办法,新增氨氮、锌及锡,并微调相关费率,预计影响晶圆半导体、印刷电路板、发电厂、电镀业等2,200家业者。
环境部于已预告修正「饮用水水质标准第三条之一草案」,首度纳管致癌物质PFAS,2027年7月1日起, 将加强抽验并对水质不符合PFAS标准者,直接裁处6万至60万元罚款,对此草案,环团肯定环境部愿意开始管制饮用水中的PFAS污染浓度,保障民眾健康;但草案中的限值并无法有效保障民眾健康,而且也不能光从末端去处理两种PFAS物质的污染,更应从源头管制所有PFAS的使用与排放。
碳排有价时代来临,台湾目前定位碳费先行,但市场仍一直有针对碳税取代碳费的讨论。财政部先前也已委外研究碳税接轨碳费、併同检讨货物税税制的可行性,相关报告最快可望于11月出炉。
台湾独一无二的碳费制度,引发产业界可能被同时收取碳费和货物税的「双重课税」质疑,业界希望财政部可以新设能源税(碳税)取代货物税,让相关税率明确化,也有助接轨国际。企业界则强调,台湾现行课徵的货物税,课税标的中就有油气、车辆等,已具备环境税的性质,如果政府再加徵碳费,等于一只牛被剥两层皮,是「双重课税」,且未必能国际抵减,因此要求政府直接端出能源税(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