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汽车出口量的搜寻结果,共63笔
据观察者网报导,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凭藉先进的技术和实惠的价格席卷国际市场。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9日报导,全球最大的滚装船运营商华伦威尔森表示,中国企业已进入创新和扩张的新阶段,竞争力不足的欧洲汽车制造商正迅速失去全球市场份额。
大陆央视30日报导,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表示,中国大陆汽车产业标准化将持续深入推进并提升开放水准。2025年以来,大陆加快推进汽车产业重点领域标准制度修订:包括自动驾驶系统、组合驾驶辅助等智慧网联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发布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电耗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进隐藏式门把手安全要求等专项标准研制。
大陆央视25日报导,上海海关透露,今年前三季,长三角地区进出口12.62兆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6%,占中国大陆同期进出口总值的37.6%,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规模创歷史同期新高。长三角外贸总额创新高,主要在上海外贸主体活力充沛、民营企业表现凸出;安徽前三季进出口增幅领跑长三角;浙江跨境电商扩大优质进口;江苏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值比重超五成。
据《界面新闻》报导,厂房内机械臂有序舞动,工人们忙碌地装配着零部件,一辆辆蔚来主力车型渐次下线。工厂的生产线正全力运转,准备迎接第四季的交付高峰。这是《界面新闻》9月23日探访蔚来先进制造合肥一工厂(F1工厂)时看到的一幕。
在全球贸易持续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之下,日本出口正面临4年多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国内个人消费持续疲软,日本经济的成长前景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巴西总统鲁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12日通话后,中国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15日在巴西圣保罗州的一间工厂举行开幕仪式,鲁拉出席致词时表示,欢迎所有外企来巴西经商,大力对外资招手。
中国汽车2025年上半年出口排名出炉,墨西哥、阿联、俄罗斯稳居前三大目的地,当中又以俄罗斯市场最受注目,因俄罗斯出口量年减幅最大,近60%。
美国近日陆续寄发对各国的对等关税税率,包括日本、韩国税率都已公布,美中关税谈判结果也大致底定,相较于中、日、韩与美国谈判的重点透明公开,企业针对美国祭出的税率多少能了解症结所在,台湾近3个月来与美谈判可说完全黑箱,若最后对等关税不符预期,企业恐怕只能大嘆死得不明不白。
根据日本官方21日资料,日本四月整体出口年增2%,但出口到美国的部分却减少,分析师表示,除非日本能够说服川普在日美双边贸易谈判中,减少或取消对日本的关税,否则可能会对日本疲弱的景气不利,2025下半年的影响恐怕会更加明显。
今年1至4月,大陆汽车出口达193.7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随着大陆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造自己的远洋汽车运输船队,除了降低运输成本外,更重要的是能把运输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据观察者网报导,近日,中国制造的两艘新型汽车运输船同日开启首航,满载着中国汽车驶向欧洲,其中一艘为9500车位,创下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记录。
中国大陆电动车巨头比亚迪汽车发布官方消息称,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正式启航。这艘由招商工业南京金陵船厂为其建造的巨型滚装船,不仅是比亚迪「出海舰队」中的新旗舰,也代表了中国汽车制造业与现代船舶工业融合发展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欧盟于日前公布2024年欧盟汽车产业贸易数据,中国大陆以127亿欧元(约台币4500 亿元)的进口额,位居欧盟汽车进口来源国首位,其中比利时、义大利和西班牙成为最大买家,即使是跑车王国义大利,也难以抵挡大陆汽车的魅力。自2019年至2024年,欧盟从大陆进口汽车的增幅高达1591.3%。
欧盟近日公布2024年汽车业贸易数据显示,中国以127亿欧元进口额成为欧盟汽车进口最大来源国。儘管如此,期间内欧盟对中国汽车贸易保持顺差,对中国出口额达145亿欧元。欧方指出,从2019年到2024年,欧盟自中国进口汽车的增长最显着,增幅高达1,591.3%。
比亚迪深圳(BYD SHENZHEN)汽车滚装船日前在扬州顺利出坞作业,比亚迪深圳号总长219米,可装载9200辆汽车,採用LNG双燃料清洁动力与首次安装应用的比亚迪箱式电池组,是目前全球最大、最环保的汽车滚装船。
大陆海关总署13日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大陆进出口总值43.85兆元(人民币,下同,约197兆台币),规模创歷史新高、年增率5%。其中出口首破25兆大关达到25.45兆元、年增7.1%,进口为18.39兆元、年增2.3%。但如以美元计价来看,去年大陆进出口规模为6兆1622亿美元、年增3.8%,当中的出口为3兆5772亿美元,从上一年衰退4.6%转为正成长5.9%。
就在中国汽车出口创下新高的同时,一场因为产能过剩造成的困境即将笼罩中国汽车制造业。外媒分析称,中国大陆2024年有23个电动汽车品牌退出市场或被整併,另外有些中国品牌进军海外,但又将面临欧美关税贸易壁垒,许多品牌面临内外交迫局面,汽车制造业将面临严峻的洗牌挑战。
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公使彭刚近日在欧洲媒体「欧盟动态」(Euractiv)发表署名文章,强调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亦有违市场经济规律,一些西方国家炒作「中国经济威胁」、「中国产能过剩」等言论,就是为施行保护主义措施、发动贸易争端寻找托词和藉口。
据观察者网报导,欧盟不顾各界反对,将关税大棒挥向中国电动汽车,但此举并不能阻挡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脚步。「儘管欧盟电动汽车关税导致增长放缓,中国2025年仍将是最大汽车出口国」,香港《南华早报》12月24日以此为题,指出中国头部车企可能会通过推出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让产品线更多元化,以此削弱贸易壁垒的衝击。
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公使彭刚当地时间23日在欧洲媒体「欧盟动态」(Euractiv)发表署名文章,强调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亦有违市场经济规律,一些西方国家炒作「中国经济威胁」、「中国产能过剩」等言论,就是为施行保护主义措施、发动贸易争端寻找托词和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