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搜寻结果,共21

  • 22岁女血便不止丢工作 长庚分析肠道菌丛基因揪元凶

    22岁女血便不止丢工作 长庚分析肠道菌丛基因揪元凶

    一名22岁女性罹溃疡性结肠炎,饱受剧烈腹痛、腹泻、血便困扰,使用多种药物皆无效,被迫留职停薪,困在家中,生活陷入低谷。长庚医院团队起初怀疑合併「困难梭菌」感染,但检验均呈阴性,透过先进质谱仪技术,比对超过9000笔蛋白质图谱,发现真正致病元凶是「无毒梭菌」,经抗生素治疗,肠黏膜完全癒合、症状不再復发,患者也顺利重返职场。

  • 精致饮食 溃疡性结肠炎风险增

    精致饮食 溃疡性结肠炎风险增

     32岁的范先生年轻时因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又常以精致饮食纾压,某次脚部突然出现严重疔疮,甚至引发高烧住院,伴随腹胀、黏液便与血便等,以为只是免疫力下降感染。直到某次突发腹痛、反胃与严重呕吐后,紧急送医,才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 失智症能预测?肠道症状藏发病警讯 提早15年发现

    失智症能预测?肠道症状藏发病警讯 提早15年发现

    阿兹海默症是造成失智症的最大主因,目前虽无法治癒,但若能早期诊断,就能透过治疗缓解症状并延缓恶化。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些肠胃问题可能是失智症早期警讯,在阿兹海默症发作前15年,便已显现。

  • 发炎性肠道疾病「肚破肠流」5千人连署吁放宽进阶药物给付

    发炎性肠道疾病「肚破肠流」5千人连署吁放宽进阶药物给付

    发炎性肠道疾病(IBD)好发于青壮年族群,患者每天如厕数十次,甚至面临「肚破肠流」的困境,重创生活品质。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发起提案,要求健保署比照其他自体免疫疾病,将 IBD 的进阶药物给付期限由1年延长至2年以上,以减少患者因给付中断而出现併发症,所造成的身心痛苦与社会成本,目前已获超过5000人附议。

  • 《麻辣鲜师》林利霏罹大肠癌 医点名6状况快就医

    《麻辣鲜师》林利霏罹大肠癌 医点名6状况快就医

    47岁女星林利霏曾在《麻辣鲜师》饰演「Gina」打开知名度,先前自曝罹患大肠癌第一期,且已完成手术。医师指出,大肠癌症状常与一般肠胃不适相似,提醒若有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变化、持续腹胀、排便后仍有便意、常头晕或未节食体重却减轻的情况,都要留心可能是大肠癌警讯,要快就医。

  • 新寿添安心特定伤病险 替未来加保障

     2025年台湾正式迈入超高龄社会,每5人就有1人年逾65岁,且据卫福部统计,2022年全体国人不健康余命超过7年,其中,女性长达8.2年。同时,近年失智症人数逐渐攀升,台湾65岁以上长者失智症盛行率为7.99%,其中阿兹海默氏症及巴金森氏症就占了64%,且失智者平均每人每年的总医疗费用支出为53.3万元,如果以患病后至少存活7年为例,累积费用至少需要373.1万元,带给家人沉重的经济负担。

  • 不是肠癌!妇1天拉10次血便 就医确诊这病害的

    不是肠癌!妇1天拉10次血便 就医确诊这病害的

    1名58岁陈姓妇人多年来深受腹泻、腹痛及血便所苦,仅至诊所使用类固醇及消炎止痛等药物做症状治疗,近几个月病情加重,一天跑十几次厕所,还常因来不及到厕所而失禁,令她担心无法好好参加儿子的婚礼,下定决心到彰基医学中心就诊确诊为溃疡性肠炎,经进阶药物治疗症状缓解,重拾生活品质,也顺利陪伴新人走红毯圆梦。

  • 轻忽溃疡性肠炎 大肠癌风险攀升

    轻忽溃疡性肠炎 大肠癌风险攀升

     经常腹痛、腹泻,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是肠躁症,但医师提醒,一旦症状反覆发生,应该就医检查,恐是溃疡性结肠炎,只要内视镜检查就能看出明显发炎,若没有积极治疗,可能从「小火」蔓延成「大火」,引发肠道穿孔、出血,长期还会增加癌症风险。

  • 柑橘类果皮不只降血脂 医:1隐藏功能很多人不知

    柑橘类果皮不只降血脂 医:1隐藏功能很多人不知

    柑橘类水果如柳丁、柑橘等,在台湾相当普遍,是补充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对此,大肠直肠外科医师黄郁纯分享,柑橘类还富含「川陈皮素」,尤其果皮的含量更高,不仅能降血脂,也可修復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屏障受损,以及降低肠道慢性发炎风险。她并提到,「台湾香檬」的川陈皮素含量几乎是柑橘类之冠,泡茶饮用暖心又顾肠。

  • 咖啡防糖尿病 哈佛研究:每多喝1杯降10%

    咖啡防糖尿病 哈佛研究:每多喝1杯降10%

    爱喝咖啡吗?胃肠肝胆科医师李柏贤分享哈佛大学的研究,每多喝1杯纯黑咖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风险可降低10%,若加糖或代糖,保护力就会下降,若同时加糖与代糖,几乎抵消掉对第二型糖尿病的保护力,不过,咖啡虽好,却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建议别空腹喝咖啡。

  • 清华大学携手国卫院研发新药 抑制肠道慢性发炎

    清华大学携手国卫院研发新药 抑制肠道慢性发炎

    现代人常因压力引发肠道慢性发炎,清华大学生医学院助理教授邱于芯与国卫院生技药研所所长谢兴邦组成生物、化学跨领域研究团队,找到关闭肠道细胞表面离子通道的机制,成功研发出抑制发炎分子释放的药物,研究成果也登上国际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

  • 《兴柜股》祥翊2产品签美国市场专属授权 抢啖学名药大饼

    祥翊(6676)今(16)日表示,开发中抗癌用药TMN-T及溃疡性结肠炎用药MSL-T已于本月先后与S公司签订美国市场专属授权合约。祥翊可依这2项药物的开发进度,收取签约金与阶段里程碑金等合计达260万美元(约新台币8,320万元),未来药品上市后也将共享销售分润。

  • 小心「肚破肠流」!医曝4症状:恐是发炎性肠道疾病

    小心「肚破肠流」!医曝4症状:恐是发炎性肠道疾病

    发炎性肠道疾病(IBD)好发于20至40岁青壮年,初期常被误认为肠躁症或肠胃炎,但这两种排便后疼痛就会缓解,IBD则会反覆发作、无法根治,甚至导致「肚破肠流」。医师提醒,若民眾出现半夜腹痛痛醒、合併血便、贫血、体重减轻大于3个月,就属发炎性肠道疾病警示症状,应儘速就医。

  • 番茄抗4癌稳血压 医揭2吃法 营养翻倍

    番茄抗4癌稳血压 医揭2吃法 营养翻倍

    番茄富含茄红素。家医科医师李思贤表示,茄红素是一种强效氧化剂,能降低心肌梗塞风险,帮助降血压,研究也发现茄红素能降低前列腺癌、肺癌、子宫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风险,想提高茄红素摄取,有2个诀窍,分别是吃熟食及与健康油脂食物一起食用,会更有利于释放茄红素与人体吸收。

  • 微菌丛治疗发炎性肠病 长庚成功率达9成

    微菌丛治疗发炎性肠病 长庚成功率达9成

     一名19岁女大生,罹溃疡性结肠炎,反覆感染困难梭菌,每天拉肚子超过5次,出现血便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接受经大肠镜「微菌丛治疗」,移植了健康人粪便中的好菌后痊癒,肠道发炎也显着改善,不再担心拉在裤子上。

  • 怀孕用药风险高 食药署提醒9种药品需注意

    怀孕用药风险高 食药署提醒9种药品需注意

    怀孕期间「药」注意!食药署提醒,药物可能经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严重可能造成胎儿心臟、神经系统伤害或畸形缺陷。据统计,近5年国内共有9件药品,经专家重新评估安全后,要求厂商在仿单上加注警语或孕妇使用禁忌标示,包括国人常用的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也是其一。

  • 小心发炎性肠道疾病 医:早期诊治降大肠癌变机率

    小心发炎性肠道疾病 医:早期诊治降大肠癌变机率

    近年来,发炎性肠道疾病(IBD)在年轻族群中逐渐备受关注,因为肠道免疫系统将外来常见物质识别为病菌,过度启动免疫反应,造成肠道持续处于发炎的状态,造成肠道的伤害。臺中荣民总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蒋锋帆医师指出,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避免病情加重进而引起併发症与共病的关键,不仅可避免如大肠癌癌变等併发症,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 肚子胀气!医师推荐「7水果」缓解 靠2大营养素发功

    肚子胀气!医师推荐「7水果」缓解 靠2大营养素发功

    现代人饮食多半不太规律,甚至欠缺自制力,苦于肠胃胀气者眾。美国一名消化科医师最近拍摄短片建议利用7种水果缓解胀气的痛苦,关键在于富含膳食纤维与维生素C。不过,肠躁症患者急不得,必须少量摄取、慢慢适应。

  • 揪出肠癌!上完大号「观其形」 这状态逾7天快就医

    揪出肠癌!上完大号「观其形」 这状态逾7天快就医

    日常饮食对于人体健康有重大影响,有些问题也许能从排泄物发现徵象。医师提醒,如果经常排出太过细窄的粪便,或者便血多日,务必提高警觉,有可能是大肠癌的先兆。

  • 美时 国际策略结盟双报喜

    美时 国际策略结盟双报喜

     美时(1795)国际策略结盟双报喜。美时与大昌华嘉子公司Favorex Pte Ltd宣布建立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将在南韩商业化ustekinumab生物相似药。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