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碳边境税的搜寻结果,共51

  • 越南进口水泥课税换印尼暴增54% 张安平喊快议台版边境税

    越南进口水泥课税换印尼暴增54% 张安平喊快议台版边境税

    为遏止国外低价水泥抢市,财政部今年7月对越南水泥课徵反倾销税,根据海关统计,虽然越南进口量确实下降,但印尼却成长了54%。水泥龙头台泥董事长张安平警示出现「移转效应」,显示对单一国家课税已难解决问题。呼吁政府应研议对进口水泥收取碳代金,或制定台版CBAM(碳边境税)。

  • 迎战陆钢竞争 中钢强化研发速度、深度、广度

    迎战陆钢竞争 中钢强化研发速度、深度、广度

     大陆工信部22日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将有助大陆钢铁业争取国际市场,也为近年积极转型为精致钢厂的中钢带来威胁。中钢董事长黄建智表示,这代表中钢的转型路线正确,未来会继续坚持并加强研发的速度、深度与广度,来与大陆钢铁业竞争。

  • 《解冻格陵兰》前进校园 高雄银行赠书唤醒气候危机

    《解冻格陵兰》前进校园 高雄银行赠书唤醒气候危机

    高雄市是全台碳排大户,面对气候变迁压力,高雄银行今(2)日携手欧莱德公司,在高市图举办《解冻格陵兰》赠书活动,希望透过书中文字与真实影像,让读者亲身感受极地暖化带来的衝击。

  • 工商社论》让政府成为产业能依靠的后盾

    工商社论》让政府成为产业能依靠的后盾

     台湾企业正面临美国对等关税、新台币匯率暴衝的严峻考验,还要面对「后头厝起火」的窘境,包括水泥、钢铁等产业,正遭遇他国低价倾销台湾市场的衝击,急向政府提起反倾销诉讼,但旷日费时的调查程序,正义根本来不及申张,蒙受的巨大损害更是难以回復。

  • 《钢铁股》友铖殖利率逾7% 力拓日韩、东南亚市场

    友铖(7718)周一举行股东会,通过承认113年度营业报告书及财务报表案、113年度盈余分配案。友铖去年每股盈余6.08元,现金股利每股新台币3.50元,以周一收盘价49.85元计算,现金殖利率约7%。展望今年,面对未来经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区域战争地缘政治风险的衝击、客户持续去化库存,公司透过各种应变策略措施,蓄积成长动能,友铖拓展业务线,开发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并扩大生产线,生产制程中导入自动化智慧制造,以提升自制率,扩大市场占有率。

  • 台币劲升亚泥曝「正负分都有」:重点在快对外徵碳边境税

    台币劲升亚泥曝「正负分都有」:重点在快对外徵碳边境税

    台币近期劲升,已进入「2」字头,看似对传统水泥业无直接衝击。但亚泥今(28)表示,匯率升值对公司有正分负分,好处是买煤气燃料便宜,坏处是进口水泥也变便宜,将对国产水泥造成竞争压力。

  • 水泥沦惨业 张安平批政府无能

    水泥沦惨业 张安平批政府无能

     台泥27日举行股东会,董事长张安平对新能源事业尚未赚钱,公开向小股东道歉,但也将炮火指向政府,怒批产业已被国外低价水泥打得「稀里哗啦」,政府处理课徵越南反倾销税却一再往后推延,财政部调查完,还要经济部做损害认定,「保护的作为在哪里?」

  • 不满越南水泥倾销课税慢半拍     张安平痛斥政府推托无作为

    不满越南水泥倾销课税慢半拍 张安平痛斥政府推托无作为

    东南亚低价水泥大量进入国内,占比逼近3成,财政部日前完成调查,认定越南卜特兰水泥有倾销情事,但还需经济部做产业损害最后认定,才能决定开徵反倾销税。这让水泥大老、台泥董事长张安平相当光火,今(27)痛批产业已被打得「稀里哗啦」,政府却一再往后拖推延,怒批「政府保护的作为在哪里?」

  • 越南低价水泥财部认定倾销    台泥吁救产业下步开徵进口碳税

    越南低价水泥财部认定倾销 台泥吁救产业下步开徵进口碳税

    越南进口卜特兰水泥低价抢市,遭国内业者告状倾销。财政部今(21)公告最终认定结果,确认越南厂商确有倾销情事,可开徵13.59%至23.2%反倾销税,但仍需经济部做产业损害「最后调查认定」。对此国内水泥头台泥发出声明,呼吁经济部加速完成最终确认,另外,为维护员工生计与业界竞争力,快对进口水泥推出台版碳边境税。

  • 英欧峰会 达成突破性协议

    英欧峰会 达成突破性协议

     英国与欧盟在19日英欧高峰会前夕,就国防、安全、渔业及青年流动性等多项重大议题达成初步协议,被视为2020年英国脱欧以来最重大的英欧关系修復协议,也为英国企业参与大型欧盟国防合约铺路。

  • 助企业净零 台肥鸿太扮领头羊

    助企业净零 台肥鸿太扮领头羊

     瞄准全球减碳趋势,以及因应各国陆续开碳边境税等需求,台肥宣布开始供应认证蓝氨给半导体业者,助力半导体业加速净零。太平洋自行车集团旗下的鸿太科技,发布全球首个通过国际权威碳权认证的「自行车通勤减碳方法论」,与欧美大型金融×租赁平台Bike-to-Work携手合作,为其提供创新的减碳方案,协助争取更多以「零碳排」为目标的企业客户。

  • 低碳电卖企业 环部同意碳排转住户

    低碳电卖企业 环部同意碳排转住户

     台电RE30低碳电预定7月首度开卖,因为掺配3成绿电,电力排碳系数将降为较漂亮的0.337公斤。不过如此没有购买的厂商,是否用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被垫高?对此台电已与环境部协商,取得同意将多出碳排转给没有出口需求的民生住户,未来电力排碳系数公布也将多区分产业、民生类别。

  • 经济思维-如何拯救失败的国际气候公约?

    经济思维-如何拯救失败的国际气候公约?

     每年11月我们都会见证一个数万人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大会,今年是第29届(简称COP29),事实上,此会议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巴黎协定等三个联合国环保公约缔约国会议,其中京都议定书是UNFCCC的补充条款,而巴黎协定是取代京都议定书的联合国气候公约,目标是全球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趋势。

  • 贸易战一触即发 台湾前景堪忧

    贸易战一触即发 台湾前景堪忧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宣布,就任就一件事就是签署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课徵25%的关税,对中国大陆课徵10%关税。结果墨西哥总统立即回应会採取报復措施;加拿大总理则致电川普寻求解决方式。至于中国大陆,听说可能会採取让人民币眨值的方式来因应。虽然有学者说,美加墨有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川普若对加、墨加徵关税,将面临法律问题,所以川普可能只是想施加压力增加谈判筹码。可是以川普当过4年总统的经验来看,他曾在就任第一天就签署美国退出跨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协议,因此他在第二任期签署加徵上述三国关税的可能性的确不小。

  • 林祖嘉专栏》贸易战一触即发 台湾前景堪忧

    林祖嘉专栏》贸易战一触即发 台湾前景堪忧

    日前,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宣布说,他就任就一件事就是要签署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课徵25%的关税,对中国大陆进口的商品则课徵10%的关税。结果墨西哥总统立即回应说,如果美国对墨西哥商品课的说,他们一定会採取报復措施;而加拿大总理则立即打电话给川普,寻求解决的方式,同时也召开紧急会议;至于中国大陆方面,则听说可能会採取让人民币眨值的方式来因应。虽然有学者说,因为目前美加墨三国有签署自由贸易协议(USMCA),因此如果川普真的对加墨两国加徵关税,将会面临某些法律上的问题,所以川普的说法可能只是想要施加压力,来增加未来的谈判筹码。可是以川普当过四年总统的经验来看,他曾在就任的第一天就签署美国退出跨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协议(TPP)的例子,因此他现在在就任第一天就签署加徵上述三国关税的可能性的确不小。

  • 台版CBAM踏第一步 明年进口水泥、钢铁得报碳含量

    台版CBAM踏第一步 明年进口水泥、钢铁得报碳含量

    欧盟、英国都要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台版CBA」也有谱。环境部今在立法院指出,去年6月就开始跨部会讨论,但为避免被说贸易障碍,明年会从要求进口水泥、钢铁业开始申报产品碳含量,做为台版CBAM规划的第一个步骤。

  • 工商社论》碳费减碳的能与不能

    工商社论》碳费减碳的能与不能

     环境部8月底发布「碳费收费办法」、「自主减量计画管理办法」及「碳费徵收对象温室气体减量指定目标」等碳费三法,象徵着台湾正式进入「碳有价」时代。

  • 美欧下个目标盯上陆制电池 外媒忧:西方找不到替代品

    美欧下个目标盯上陆制电池 外媒忧:西方找不到替代品

    据观察者网报导,面对强势崛起的中国电动汽车,美国、欧盟先后挥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据路透9月6日报导,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中国电池显然是美欧的下一个目标,「但在这场较量中,西方想要取胜似乎更加困难」。

  • 鋐升 31亿打造低碳智慧制造基地

    鋐升 31亿打造低碳智慧制造基地

     响应行政院「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鋐升实业计画挹注31亿元于高雄仁武产业园区兴建仁武新厂共计9,200坪,结合低碳及5G AIoT智慧制造基地成为该集团全球运筹中心,预计将打造逾249个就业机会,包含20位研发人才,并进一步能带动本土产业及供应链发展,增加经济动能,厚植台湾产业发展实力,贯彻「根留台湾、永续经营」营运发展目标前进。

  • 碳费审议 学者促评估每吨3000元

    碳费审议 学者促评估每吨3000元

     环境部近日召开碳费审议会,并提出模型估算以每吨100至1000元评估,但有学者指出,即使只考虑因应世界各国的碳边境税,目前与欧盟碳边境税挂勾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每一吨二氧化碳的价格也在70欧元(约新台币2488元)之谱,且2023年2月时EU ETS 每一吨二氧化碳的价格更曾超过105欧元(约新台币3732元),应至少评估一吨二氧化碳3000元的费率影响,才能充分因应世界各国的碳边境税。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