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肌肉组织的搜寻结果,共53

  • 瘦瘦针非万灵丹 减重应下对药

    瘦瘦针非万灵丹 减重应下对药

     近年「瘦瘦针」掀起减重热潮,随着第3代「瘦瘦笔」在台上市,再度引发讨论。专家提醒,瘦瘦针并非万灵丹,许多人误以为「打了就不饿、不吃就会瘦」,忽略均衡营养进食与肌肉维持的重要性。若施打期间饮食高油高糖,不仅无法达到减重效果,还可能伤害肠道菌相,增加身体负担。

  • 小模爱犬「闷闷」无辜遭狠咬 比特犬饲主最高恐罚61.5万

    小模爱犬「闷闷」无辜遭狠咬 比特犬饲主最高恐罚61.5万

    近日,在新竹县竹北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比特犬攻击事件。一位名为「栗子」的模特儿,于19日上午牵着她的爱犬阿拉斯加犬「闷闷」在住家附近散步时,不幸遭遇了一只未繫上牵绳且没有配戴口罩的比特犬的袭击。

  • 食材人宠共享 陆中产发明「邪修」瘦身方式:陪宠物吃饭

    食材人宠共享 陆中产发明「邪修」瘦身方式:陪宠物吃饭

    据公眾号《凤凰生活报告》报导,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永远的,除了永远有女孩在减肥。最近看到一条惊人的一条减肥新闻——「减脂餐狗饭一锅出,女子掉秤15斤(7.5公斤)」。看着文字,还以为是新型黑暗料理;结果发现,鸡鸭肉、南瓜、青菜、香菇,外加三个鸡蛋,捏成窝窝头上锅蒸。

  • 鲨鱼不挑食!研究揭双髻鲨入境随俗:游到哪吃到哪

    鲨鱼不挑食!研究揭双髻鲨入境随俗:游到哪吃到哪

    鲨鱼在人们心中总被视为食物链最顶端的掠食者,一旦底层猎物减少,生存便陷入危机。然而国立中山大学最新研究却颠覆了这项刻板印象,发现双髻鲨其实不挑食,展现高度食性弹性,游到哪里就吃当地的食物,反映出「因地制宜」的觅食模式。

  • 新型态食物崛起!3种食物开启饮食革命

    新型态食物崛起!3种食物开启饮食革命

    随着气候变迁以及永续议题的发展,全球各国关注新型态的食物机制,期望透过创新技术改变饮食结构,减少环境衝击并确保粮食安全。其中,从实验室培养的「培植肉」、谷物与动物蛋白质融合的「牛肉米」、回归自然的「全食物」理念,新型态食物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餐桌。

  • 肌少症年轻化!减肥过头、久坐少动成隐忧

    肌少症年轻化!减肥过头、久坐少动成隐忧

    「肌少症」不再是银髮族的专属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因过度节食、久坐不动、营养摄取不足而出现肌肉流失的现象,严重恐罹患肌少症。肌少症的危害会伴随行动、心理及健康的隐患,因此多运动和营养均衡是预防的重要关键!

  • 1日3抽连14天 医:恐致血管瘤

    1日3抽连14天 医:恐致血管瘤

     台湾师范大学女足教练遭爆强迫选手配合研究抽血,有学生一天被抽3次血、连抽14天,更传出执行抽血者非医事人员。医师指出,非专业人员扎针,次数可能较多,若连续单点扎针3次以上,血管会变得非常脆弱、甚至出现血管瘤;医检师谴责,抽血应由专业执行,否则可能感染。

  • 早10年看出失智前兆 医:走路出现4异状

    早10年看出失智前兆 医:走路出现4异状

    曾担任三家医学中心院长的心臟外科权威医师林芳郁,传出罹患失智症,已抗病5年。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有研究发现,失智症患者在确诊10年前,就可能出现明显走路步态改变,包括一直拖着走、晃着走、跛脚走或碎步走,提醒若有上述情形,恐是大脑退化、失智疾病前兆,务必及早就医。

  • 年治疗费曾达180万人民币!北京打出首针渐冻症特效药

    年治疗费曾达180万人民币!北京打出首针渐冻症特效药

    据公眾号《医学界》报导,本周,全球首款渐冻症靶向治疗药物——「托夫生注射液(Tofersen)」陆续进入中国各大医院,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北医三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告诉《医学界》,Tofersen的临床应用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渐冻症正式进入精准诊疗的新时代。

  • 「油包肉」心衰竭风险增4成 医教4招改善:还能稳血糖

    「油包肉」心衰竭风险增4成 医教4招改善:还能稳血糖

    很多人在中年后,即使没多吃,因肌肉流失,体脂逐渐上升,减重医师许芷瑜表示,这种体重正常,实际上血糖起伏大、胰岛素阻抗偏高的肌少型肥胖者,对健康的危害比单纯肥胖者更高,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肌少型肥胖者罹患郁血性心衰竭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42%,建议可从运动、饮食等方式来改善。

  • 想饿死癌细胞 不如多补充营养

    想饿死癌细胞 不如多补充营养

     亚洲肺癌手术权威陈晋兴10日举办新书发表会,前副总统陈建仁、台大医院院长吴明贤都出席力挺。吴明贤提醒,很多癌症患者都有迷思,认为要把癌细胞饿死,自己最后却死于营养不良。病患不能把药物当食物、把食物当药物,可透过专家的书,建立正确的概念。

  • 减重不吃淀粉下场惨 医教吃7食物:难转成脂肪

    减重不吃淀粉下场惨 医教吃7食物:难转成脂肪

    有些减重的人完全不敢碰淀粉等碳水食物。对此,减重医师萧捷健表示,根据研究,在摄取同样热量下,低碳水只比高碳水饮食,一天只多燃烧约60至70卡热量,且容易有食物剥夺感,一旦破戒反而会大吃,且易流失肌肉,建议减重不需禁碳水,可吃绿豆、红豆、雪莲子、燕麦粒、红薏仁、莲子和莲藕等健康碳水食物,升糖指数只有地瓜一半,且几乎很难转化成脂肪储存。

  • 年过30岁毛病一堆 专家曝必吃营养素:别只吞B群

    年过30岁毛病一堆 专家曝必吃营养素:别只吞B群

    时光荏苒,岁月的刻痕不仅在容顏上留下印记,更在体内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理结构与机能。眾所周知,男性与女性的先天生理差异显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所处生活阶段的更迭,彼此间的营养需求亦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因此,无论男女皆应审慎检视自身当下的身体状况与生活型态,方能精准掌握营养补充之要诀。 

  • 研究:快走可降40%第2型糖尿病风险 正确步行速度曝

    研究:快走可降40%第2型糖尿病风险 正确步行速度曝

    根据健保署统计,台湾糖尿病人口约257万,也就是每10人就有1人罹此病。对此,内分泌新陈代谢科医师陈洁雯引述研究指出,快走不仅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更可比慢走降低高达40%的第2型糖尿病风险。她并提到,当步速达到每小时4公里(约每秒1.5步)时,就已经有降低第2型糖尿病风险的效果,值得在生活中好好利用。

  • 考古揭密》长江流域竟出土清代乾尸   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考古揭密》长江流域竟出土清代乾尸 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马王堆汉墓女尸、凤凰山168号汉墓男尸为中国着名古尸,它们因在出土时保存良好闻名于世,在2009年时,位于江南地区的荆州也出土1具保存完好的清代女尸,但不同于前述古尸,这具在潮湿的江南出的古尸竟是具乾尸,专家分析,形成乾尸的原因可能与墓主人本身、墓中有防潮物品,以及密封良好等原因有关。

  • 鼾声如雷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小心中风危机

    鼾声如雷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小心中风危机

    45岁的刘姓男子长期因为打鼾导致浅眠、频繁夜尿,白天上班精神不济,甚至影响了夫妻的睡眠品质。在健康检查后他才发现,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打呼声大」,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和高血糖等问题,经光田综合医院耳鼻喉颈部谢庆宏医师与睡眠中心详细检查后,确定自己罹患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并在医师建议下决定接受手术改善睡眠品质。

  • 中年发福是假的?重磅研究揭惊人真相:可逆转

    中年发福是假的?重磅研究揭惊人真相:可逆转

    很多人过了中年后,就开始变胖,并认为是代谢变慢所导致,不过,2021年一篇发表在重磅期刊《科学》上的论文,却认为中年后代谢不会变慢,最近再度在网路上引发热议。对此,减重医师陈君琳表示,依实务经验,仍不能因此认定中年代谢不会变慢,维持肌肉量,避免随年龄流失,才是改善中年发福的不二法门。

  • 喜欢动手操作 李君豪巧手补疝气

    喜欢动手操作 李君豪巧手补疝气

     「比起坐在书桌前读书,我更喜欢动手操作」。国泰综合医院一般外科主治医师李君豪表示,他是个喜欢动手做很多事的人,因此很早就决定要进入能动手术的「外科」,不过因为自己是公费医学生,选择相对有限,曾经想过走心臟外科,但考量到该科风险高、压力大,便决定选择一般外科。

  • 克菲尔益生菌+蓝莓 有助改善周边血管?

    克菲尔益生菌+蓝莓 有助改善周边血管?

    追求个人健康兼顾环境永续是现今全球趋势,富含多种益生菌的克菲尔即在时显现价值,备受学界、产业界青睐。据美国卫生研究院辖下PubMed生物资料库统计,2024年已有114篇与克菲尔相关论文发表,且主题扩及克菲尔、克菲兰生物膜、胜肽等相关产物,融入其它天然产物后,出现的加乘效果,近期掀起保护心血管话题的蓝莓,即是最佳「伙伴」。而添加蓝莓萃取物的太阳星全效克菲尔益生菌A+,又再次获得学界验证的意外惊喜。

  • 妇颈椎术后仍「僵硬酸麻」 竟是慢性肌筋膜炎作祟

    妇颈椎术后仍「僵硬酸麻」 竟是慢性肌筋膜炎作祟

    高雄1名妇人曾在医院接受颈椎手术,没想到术后仍感觉颈部僵硬、双手手臂酸麻不适,以为是手术后遗症,因缘际会前往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医院,接受骨科医师王振华诊断检查,竟发现是慢性肌筋膜炎症候群所致,幸好接受非侵入性的水介质震波治疗后,症状才逐渐减缓。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