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脂肪胰的搜寻结果,共06笔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患者。减重医师萧捷健表示,研究发现,发病4年以内的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细胞还没有被「油死」之前,只要能减重,清掉内臟脂肪,有机会让胰臟功能恢復正常,逆转糖尿病,其中并发现,减重超过15公斤的患者,高达86%成功逆转糖尿病。
胰臟癌有癌王恶名,主要在其恶性度高、存活率低。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除糖尿病外,脂肪胰也可能增加胰臟癌风险,这是因为脂肪进入胰臟后,会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让它们进入发炎与失衡状态,要避免脂肪胰、预防胰臟癌,建议积极控制体重,尤其是BMI大于30肥胖者,另要高纤饮食、规律运动与定期健检。
胰臟癌有癌王恶名,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存活率低。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表示,胰臟癌还是有前兆的,当胰臟在超音波影像下,看起来比肝臟、肾臟亮,代表有脂肪胰。研究发现,一半的胰臟癌病人有脂肪胰,有脂肪胰的人,罹患胰臟癌风险是一般人6倍,而腹部肥胖等6族群是脂肪胰高风险族群。
「癌王」胰臟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多数人早期不会有明显症状。医师钱政弘指出,不论是慢性或急性,得过胰臟炎的人都会是胰臟癌的高风险群,因为胰臟再生能力差,细胞一旦坏死,再生时就容易突变。韩国曾有统计,胰臟炎患者2年内患癌的机率高达19倍。建议高危险族群要做到戒菸、避免甜食、控制三酸甘油酯、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多摄取β-胡萝卜素来预防,β-胡萝卜素若吃足够,能降低20%风险。
胰臟癌素有「癌王」恶名,在于其早期几乎没明显症状,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胃肠肝胆科医师林相宏指出,依最新研究发现,高达62%胰臟癌患者都有脂肪胰,包括腹部肥胖、高密度胆固醇偏低,以及血压、血糖、三酸甘油酯偏高,还有爱饮酒者,都容易形成。若属于这些高危险群,务必尽快调整生活习惯,以降低癌化风险。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友,不少病友认为糖尿病就是得终生用药或施打胰岛素。对此,减重医师萧捷健表示,糖尿病不能治癒的观念,可能要更新了,最新研究显示,发病4年内的糖尿病患,若减重超过15公斤,86%能逆转糖尿病,重点不是完全不吃碳水,而是聪明控糖、配合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