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运输部门的搜寻结果,共66笔
线上旅游及休閒娱乐预订平台Klook宣布2项重要的高阶人事任命,包括高遵明(Daniel Kao)加入Klook担任产品与技术资深副总裁(SVP of Product Technology),以及Jakii Chu出任成长行销资深副总裁(SVP of Growth Marketing)。
运具电动化推动缓慢,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SMAT)理事长邱俊荣点出,关键在于相关部会没有完善政策规画,如环境部只补助汰购电动机车,欠缺年轻人没有旧车可换的思考,并未正视年轻族群的购车需求,呼吁环境部应协助首购族入门电动机车,恢復新购补助,并延伸至电池资费与税制改革。
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SMAT)周一公布《电动机车政策2025民意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逾八成民眾要求政府应更积极推动电动机车相关政策,成为不分县市、横跨各党派立场与世代的共识;超过半数民眾更直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推动力道皆不足,现行补助效益有限,已延宕运具电动化进程。
据大陆「交通运输部」微信公眾号消息,今天(10月19日)上午,以「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开幕。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寧出席并致辞。大陆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作主旨演讲。针对美国对中国加收港口服务费,刘伟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海运业的一切无理打压。
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Amazon)于近日宣布,自2026年起将为美国配送、运输部门的员工提供低廉医疗保健,每周仅需自付5美元,就能享有基础医疗保健服务,展现企业对员工健康的长期承诺。
关税之外,能源减碳是朝野另一重点议题。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要求,六大部门应更精进减碳旗舰计画、以制度突破达大规模减碳效益,点名能源部门要更积极「以气代煤」与绿能应对,住商部门要更大力推近零碳建筑。
北市近年推动净零碳排,并以2050净零为目标,但审计报告指出,去年用电度数有增加趋势,较前年增加1.84亿度,让碳排不减反增,经分析主要排放来源为运输及住商部门,其中住宅用电量自2022年起,已连3年成长。北市环保局表示,包含气候、运输、经济活络导致用电量提升,但年增量为全国最低,将落实「净零排放管理自治条例」,从民生及商业全面降低碳排量。
长荣航空昨日宣布与台塑石化签署合作备忘录,锁定自2026年起,5年内要供应超过2万吨的永续航空燃油(SAF),预期可创造至少5万吨的减碳效益,为台湾航空产业开启永续发展新篇章。
长荣航空今日宣布与台塑石化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MOU),锁定自2026年起5年内超过2万吨永续航空燃油(SAF)的供应能量,预期可带来至少5万吨的减碳效益,为台湾航空产业开启永续发展新篇章。
长荣航空23日宣布已完成与台塑石化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MOU),锁定自2026年起5年内超过2万吨永续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的供应能量,永续航空燃油相较传统航空燃油可平均减少约80%碳排放,预期可带来至少50,000吨的减碳效益,此次签署合作备忘录不仅奠定双方深化永续燃料的开发与使用的基础,更为台湾航空产业开启永续发展新篇章。
为了达成2030年减碳26至30%目标,环境部也分别针对制造、运输等6部门设定各自减量目标,并在今天举办全天公听会搜集各界意见,环团批评,经济部大规模扩张燃气机组、增设天然气接收站,根本无法有效减碳,而贡献全国51%碳排的制造部门减碳目标却只订18%,将减碳压力转嫁给其他部门,呼吁经济部儘速调整产业结构,让高耗能产业瘦身退场并加速工业净零转型。
全球氢燃料电池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销量累计至2024年底超过10万台,却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负成长,销量高峰出现在2022年逾2万台,而亚洲国家为氢燃料电池车的主要推动国。DIGITIMES认为,在面临既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衰退状态下,氢燃料电池车业者在发展策略上转向商用车,以期扩大氢燃料电池车销量规模。
环境部去年底预告第3期温室气体阶段管制目标草案,设定我国2030年减碳26至30%的目标,明天将举办公听会。7个环团今天联合发布声明提出6点诉求,强调2030年应减量39%,并呼吁提升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制造部门及运输部门减量幅度、强化中央地方协力,落实深度节能。
全球连接器龙头泰科(TE Connectivity)1月下旬公布财报,针对第二季的EPS预估值仅1.96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99美元,获利展望低于预期。
近日在寒潮天气影响下,大陆春运迎来严峻挑战。如何为数以亿计的返乡人群护航,确保他们安全到家,是当前大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总统府国家气候变迁推动委员会23日召开第三次会议,这次重头戏是由总统赖清德拍板2032、2035减碳新目标。6大部门新增20项减碳旗舰计画,减排又驱动带动民间投入逾5兆元的绿色建设。
碳费2025年元旦上路。环境部长彭启明23日表示,经统计,9成企业愿意减碳使用优惠费率,其中2成要拚最困难的50元费率,也就是年减碳率达40%,他并宣布,环境部2026年5月收到首波碳费后,将启动「先行总量管制碳交易」,后续在2027~2028年,会全面形塑碳费和总量管制排放交易「双轨制度」。
总统赖清德今召开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第三次委员会议,抛出减碳新目标,希望相较于2005年,台湾2032年能够减量百分之32加减2、2035年减量百分之38加减2。不过立法院大幅砍删或冻结业务费,对净零衝击很大,每个部会都叫苦连天,担心减碳力道受到影响。
赖清德总统23日主持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中做出八点裁示,要求继续优化电网基础建设,并推动储能技术的普及,确保能源供应稳定与高效,并在各产业、国营事业,导入绿色制程和低碳工艺,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他也特别要求,继续提升ESCO量能,协助产业落实节能,落实产业数位及净零的双轴转型。
交通部次长陈彦伯23日指出,运输部门碳排占整体12%,其中公路运输占96%是减碳重点,且有6成集中私人小型运具。为此,在交通减碳方面,除增加大眾运输使用,交通部也锁定全国9.2万辆计程车,规划2030年要汰换一半计程车电动化,2035年汰换75%计程车电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