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靖康之变的搜寻结果,共10笔
北宋与金结成「海上之盟」灭辽,最终酿成靖康之难;南宋又与蒙古联手灭金,结果蒙亡宋,随两宋皆以「联夷制敌」为策,却不知盟友终将反噬。《搜狐网》歷史专栏解析,从高梁河的溃败到崖山海战的悲歌,这段歷史印证「岁币买不来和平,联盟也替代不了实力」,唯有强盛才能决定命运。
金国曾经叱咤风云,却在百年之后迅速崩解,遭受蒙古铁骑和南宋联军的夹击,其悲剧远超北宋的「靖康之耻」。末代皇帝金哀宗被利刃一分为二,而南宋军人更对金国施加性报復,甚至将凌辱皇后的情景绘制成春宫图,流传后世。
北宋徽宗时期,君臣沉醉于百年和平的假象,却忽视了国力日益衰弱的现实。为了实现收復燕云十六州的宿愿,宋廷听信降将马植(后改名赵良嗣)与宦官童贯的建议,与新兴的女真政权缔结「海上之盟」,谋划南北夹击灭辽。这一看似精妙的抉择,却因北宋自身的怯懦与腐朽,最终成为引狼入室之举,金国看穿宋军虚弱,不仅坐收渔利,更转而反噬,最终爆发靖康之变,使北宋迅速覆亡。
南宋常被认为软弱无能,却在歷史关键时刻展现惊人力量,它凭藉一己之力,硬撑蒙古铁骑长达40年,并在钓鱼城击毙大汗蒙哥,迫使西征受阻,间接保住了欧洲的存亡。同时,南宋经济高度繁荣,GDP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均富庶领先世界。然而这样的「隐形强国」,最终却仍走向灭亡,留下耐人寻味的歷史启示。
数千年波澜壮阔的歷史长河中,王朝更迭虽屡见不鲜,但北宋覆灭背后隐藏的制度性军事危机,令人警醒。朝廷长期奉行「重文轻武」政策,将领权力受到限制且调任频繁,导致军队缺乏稳定核心,杨家将等忠勇世家虽英勇善战,也无法扭转整体军事体系的缺陷,这种制度安排,使北宋在面对金兵南侵时战力崩溃,最终难逃灭亡命运。
宋高宗赵构在北宋灭亡后仓促南渡,于江南建立起南宋政权。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国与迅速崛起的蒙古铁骑两面夹击,南宋既无北方屏障,又缺乏强大骑兵,表面上处于极度劣势,却能在夹缝中延续百年国祚。这段歷史奇蹟的背后,关键不在军力,而是三大核心因素的综合作用。
靖康之耻是歷史上一段极其黑暗的过去,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陷北宋首都,掳走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及大批皇族、后妃等,其中宋钦宗的朱皇后就因为不堪「牵羊礼」的羞辱,最终走上绝路。
正所谓「天道轮迴,报应不爽」,北宋时爆发「靖康之变」,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就连后妃等皇室宗亲女子也被送往金国凌辱。没想到百年后,金国在蒙古和南宋的进攻下也逐步走向灭亡,悲惨程度甚至更胜靖康之祸,不仅皇帝被劈成两半,南宋军人还对金国施加性报復,甚至命人将凌辱金国皇后的情景画成春宫图。
大陆古装剧《墨雨云间》播出后在两岸爆红,更衝上台湾Netflix电视剧排行榜冠军,其中由演员李梦饰演的婉寧长公主个性疯癫、手段残暴,成为男女主角外的一大亮点,在剧中婉寧长公主曾出使代国当质子,遭受许多非人待遇,一幕被扔在羊圈的画面,被观眾认为是在暗喻古代的「牵羊礼」,这是一种带有严重污辱性的受降仪式,靖康之变时,北宋皇族因为被金国俘虏而受过这种屈辱,宋钦宗的朱皇后就因为不堪其辱而选择自尽。
【旅奇传媒/编辑部报导】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歷久不衰、日益壮大,与中华民族对于学习、阅读的高度推崇有关;《论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学对于中华文化之递嬗、社会风气之和谐,起了关键作用。在风光明媚的春夏之际,正适合走访知名书院,也在古典建筑、绿树掩映中,发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