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预防失智症的搜寻结果,共77笔
阿兹海默症是最常见的失智症。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最新研究发现,阿兹海默症患者最早期症状,不是健忘,而是轻度行为障碍,例如原本幽默风趣,突然变得冷漠,这其实代表大脑内已开始累积毒蛋白,只是以情绪或个性改变来表现,而这正是要开始观察、介入的重要指标。
失智症是一种令人心碎的疾病,不仅影响全球约700万人,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亲人,最近专家们发现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感」不仅能带来心理满足,还可能成为预防失智症的重要关键。
杨丽音在客家电视台《阿婆非死不可》饰演失智阿婆「春妹」,以「主观视角」呈现失智患者的妄想、困惑与情感,精湛演出获得金钟60迷你剧集视后入围。她受访时笑说,第一次看剧本时「荒诞又跳Tone」,完全不照常理出牌,她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经验,跟导演深入沟通讨论后,以黑色幽默手法呈现「脑海中的世界」。
杨丽音在客家电视台《阿婆非死不可》饰演失智阿婆「春妹」,以「主观视角」呈现失智患者的妄想、困惑与情感,精湛演出获得金钟60迷你剧集视后入围。她受访时笑说,第一次看剧本时「荒诞又跳Tone」,完全不照常理出牌,她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经验,跟导演深入沟通讨论后,以黑色幽默手法呈现「脑海中的世界」。
如厕过后养成观察排泄物特徵的习惯,有可能就此发现健康问题早期徵兆,提前拦截防治。瑞典一项13万人研究发现,尿液一项细微的变化很可能是失智症警讯,发生率增加至多达37%。
威而钢不只救小头,连大头都能救?泌尿专科医师黄维伦表示,多项研究发现,威而钢可能促进神经突触生长,抑制脑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可降低69%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男女都有效,但需服用20次以上,才有明显保护力,但他强调,目前研究虽然乐观,但尚未厘清服用剂量,且威而钢也有其副作用,服药前务必经过医师评估。
为提升高龄长者的饮食品质与生活尊严,苗栗县政府卫生局月前举办「银领食尚苗栗好味」料理竞赛,本次竞赛分为社会组与校园组,并依长者饮食习惯区分荤食及奶蛋素,共吸引36支队伍热情参与,充分展现创意与专业,为长者餐桌注入崭新风貌,22日由县长锺东锦颁奖表扬,提供长辈更贴切的饮食需求。
面对失智症人口逐年增加,为延缓及预防失智症,奇美医院护理部透过国际期刊2024年统计失智症14项危险因子,与在地庙宇信仰文化结合,首创把神明庙宇籤诗结合医疗卫教的「护脑聪明籤」 ,今年8月问世以来获热烈回响,后续将协助推广至全台南庙宇。
随着高龄化社会来临,「健忘」成为不少长辈挂心的问题。医师提醒,正常老化原就会伴随记忆力下降,但若已影响到购物、理财、煮饭以及交通等日常功能,就要留意是否进入「轻度认知障碍」,这正是预防失智症的黄金时机。
世界阿兹海默症日前夕,国卫院宣布将发布失智风险管理白皮书,呼吁40岁起即为失智预防黄金期,除了及早控制14项可控风险因子外,更提出「顾腰围、控血糖、压不衝、脂不高、肾要好」全方位护脑五守则,积极落实健康管理,将可有效延缓或预防失智症。
近年来有「吃油防失智」的说法,又以椰子油最受瞩目。对此,营养师刘怡里表示,这缺乏实证数据,而且椰子油的饱和脂肪酸高,「类似猪油的概念」,却比猪油的饱和脂肪酸还要高,吃多了可能会塞住血管,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是血管型失智症的风险,反而是反效果。
关于失智症的预防与因应,2007年就进入超高龄社会的日本,有许多值得借镜之处。除了从注意饮食、运动、扩展社交等方面着手外,针对不同年龄层,日本专家有不同的失智症预防重点建议。
高龄化社会结构下,预防失智症成为重要议题。研究发现,骑脚踏车这种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能减少失智与认知功能退化风险,最高可达35%,尤其是老人骑脚踏车通勤或採买的习惯,有助保有日常移动能力、维持社交与加强空间认知,都是非药物性的预防失智手段,比走路更能强化大脑功能。
预防失智症与认知退化,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课题,医师陈志金表示,面对这场「记忆流失风暴」,日常的防御部署相当重要,从饮食、运动、睡眠、社会连结、避免有害物质都是关键,这些介入彼此相互影响,例如运动可改善睡眠与抗压性,良好睡眠又可以促进白天活动能量、落实饮食计划,避免酗酒则可改善睡眠品质,进一步维护认知健康。
想要预防失智症,从餐桌做起可能是一条有效的路。台中市维新医院院长许景琦以美国营养学会1万8千多笔样本进行大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地中海型饮食」及「抗发炎饮食」与降低阿兹海默症相关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尤其对男性及非西班牙裔白人族群效果显着。
做恶梦不仅是压力、焦虑的表现,还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讯。医师黄轩指出,频繁的恶梦除了有加速老化、早逝风险外,还可能是失智症前兆。除了普遍的健康风险,特定内容的恶梦,如溺水与窒息、被追赶却跑不动、身体部位被攻击,也可能是身体疾病的线索。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徐文俊表示,失智症没有因为医疗进步而减少死亡人数,反而因为人口高龄化而越来越严重,预估到2040年将成为全球前三大死因之一,将是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课题。艺人林叶亭分享爸爸失智7年来的心路歷程,家人们从沮丧到接受,再转念成感恩的心情,共度了全家人关系最紧密的时光。
惠中寺「未来与希望」系列讲座,6月18日邀请台中荣总神经外科权威、李综合医院体系总院长李旭东医生,主讲「大脑的防盗术:如何保护你的“大脑财宝”」, 深入浅出解析失智症的类型、症状、治疗方式与预防方法。讲座吸引近400人聆听,网路触及人数近8000人,反映大眾对脑部健康议题的高度关注。
前卫生署长林芳郁是国际医界公认的心律不整及瓣膜整形手术权威,他的妻子、整形外科医师林静芸表示,近期将成立「林芳郁教授医学教育卫生基金会」,并透露林芳郁罹患失智症,令外界十分意外。专家指出,其实只要活得够久,就有机会得到失智症,80岁以上者约有四分之一罹患失智症,预防失智症,建议民眾要及早控制三高,保持充足的睡眠、运动,并维持人际互动。
人人都怕老了会失智。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最新研究发现,如果40岁前,不好好锻炼肌肉、强化肌力,60岁以后会提高失智症风险,尤其是女性风险更大,建议要保护好大脑,平日应做举哑铃、伏地挺身、深蹲等让强化肌力的运动,不只让肌肉更强,更能预防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