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骨质疏松症的搜寻结果,共102笔
小心骨质疏松症!中医师柯柏任表示,人类的骨质约在30岁后开始流失,当有不明下背痛、身高变矮或明显驼背,可能是骨质流失警讯,一旦恶化成骨松导致髋关节骨折,将增加失能风险。另据统计,髋关节骨折的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可能併发感染症,一年内死亡率达2成左右。
超高龄社会将来临,不少长者有骨质疏松症,可能造成多部位骨折,并以髋部骨折发生率50%最高,导致长期卧床、失能,一年内死亡率更高达2成。健保署今年放宽骨松药物给付,首度纳入未发生骨折的高风险族群,并扩大手腕、上臂骨折给付,有助提早预防骨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被形容为「沈默的流行病」,因为骨折发生前往往毫无症状,一旦骨折,会大幅增加失能与死亡率,对个人与家庭都是沈重的负担,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北港妈祖医院临床营养科提醒,骨质疏松不是老年才会发生的疾病,而是与日常饮食与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及早预防、持续努力,骨质疏松绝对不是命中注定的。
我国65岁以上长者平均每7人就有1人罹患骨质疏松,医师指出,骨质约在20至30岁达巅峰后逐渐下降,但国人钙质摄取却未达每日建议量6成,呼吁民眾及早补充钙质,多运动、晒太阳,饮食可多吃牛奶、鱼、豆类,并适当补充保健营养品。
根据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调查,65岁以上民眾约每7人就有1人患骨质疏松症,比例随着年龄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台东基督教医院骨质疏松暨肌少症防治中心去年挂牌,今年6月更通过「骨质疏松症友善机构」认证。
南投县卫生局发现长辈牙口问题或长期营养摄取不均衡,造成营养不良,继埔里镇、水里乡,27日在草屯镇设置第3个社区营养推广分中心,服务草屯、国姓乡亲。卫生局长陈南松表示,营养推广中心服务对象除了银髮族,还包括孕产妇、学童及各阶层民眾,聘专业营养师进驻社区,指导民眾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南投县卫生局发现长辈牙口问题或营养摄取不均衡,造成营养不良,继埔里镇、水里乡,27日在草屯镇设置第3个社区营养推广分中心。卫生局长陈南松表示,服务对象除了银髮族,还包括孕产妇、学童及各阶层民眾,专业营养师走入社区,指导民眾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一名65岁老翁,本身有糖尿病,近半年身高变矮、背部酸痛不舒服,曾尝试职能治疗和贴止痛贴布,但效果有限。在女儿陪同下就医,门诊X光发现他胸腰椎交界处有压迫性骨折,进一步进行骨密度检查,确诊骨质疏松。经过2年持续治疗,骨密度数值进步、背痛情况也改善。
现代人饮食普遍油腻、少动,肥胖人口逐渐上升,台湾约3至5成民眾有脂肪肝,且比例逐年增加。医师提醒,脂肪肝常伴随肥胖症、糖尿病、脑中风、心血管疾病等,呼吁民眾定期检查,并透过调整饮食、减重、持续运动3大策略防治。
现年79岁的美国总统川普今年1月就任时,写下美国史上最高龄总统纪录,当时他年龄为78岁又7个月。今年4月,白宫发布总统健康报告,表示川普没有重大问题,他的健康功能正常,「四肢血流未受损害」。然而本周二川普右手手背神秘瘀青又出现,引发外界对其健康状况的担忧。
78岁前骨科科学家金默(Donald Kimmel)退休16年依然活力满满,从科学审稿到5K路跑、从房产投资到健康自律,他的退休生活让人真心羡慕。《商业内幕》报导,以下是他能够对生活保持热爱的三个秘诀:
70岁林姓阿嬷日前跌倒,就诊后却发现小腿骨折,员林市常春医院院长汪国麟提醒,老人家最怕跌,不只怕骨质疏松症,更怕肌少症,因为随着年纪增长,肌肉的质量、力量锐减,最后恐跌倒导致生活机能受损,呼吁从年轻时,就要保持有阻力的运动,并摄取适量蛋白质,避免肌少症。
昨天是母亲节,关心妈妈健康要及时。医师提醒,女性更年期后因荷尔蒙变化,骨质流失速度明显加快,骨折风险随之上升,建议女性50岁后定期接受双能量X光检查(DXA),可把握黄金治疗期。
骨质疏松可能引发背痛、骨折或卧床。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最新研究发现,要预防骨质疏松除了补钙外,「给骨头压力感」是重要关键,最有效的增强骨质密度的运动处方,就是「有氧运动+阻力训练」的组合,例如快走搭配深蹲,1堂有氧课再加一点简单肌力训练,都能强化心肺功能,有效提升骨质密度。
人口老化进程加速,台湾60岁以上每6人即有1人罹患骨松,其中女性每3人就有1人,男性则是每5人就有1人。今年3月起健保扩大给付骨松药物,病患有骨折风险,不必等到发生骨折就能用药;已骨折的病患若周边骨发生骨折也可使用,降低失能死亡的风险,预计13万人受惠。
人口老化进程加速,台湾60岁以上人口中,每6人即有1人骨松,其中女性占8成,每3人就有1人,男性则是每5人就有1人。今年3月起,健保扩大给付骨松药物,病患有骨折风险,不必等到发生骨折就能用药。已骨折的病患,不必等到大骨骨折,周边骨发生骨折后也可使用,降低失能、死亡的风险,预计13万人受惠。
台湾优化细胞发展协会12日举办台湾第四届植富硒研讨会及期刊论文发表,会中针对植物硒与抗衰老原料NMN协同抗衰老作用、及抗癌作用、改善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症等,发表5篇论文。这项由台湾优化细胞发展协会主导研发的成果,正式授权医界进军杜拜顶端市场。台湾植富硒公司董事长李衡昌也与义守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陈丽琴进行签订植富硒签约仪式。
维生素D在身体运作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此,皮肤科医师沈孟暵指出,肾功能不佳患者常有维生素D不足,甚至严重缺乏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其整体健康,还会增加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而多项研究都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一般人群,尤其是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金曲歌手方大同在上月过世,享年41岁,据传他生前不菸不酒、长年茹素。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指出,研究发现,吃素虽然可降低第2型糖尿病、肥胖等风险,但也会因缺乏某些营养素,较易贫血、肌少症、神经病变与容易感冒等,建议茹素者,除应广泛摄取植物性蛋白,并要适量补充钙、铁等营养补充品,以提升免疫力。
台北市老人健康检查项目,提供65岁市民免费检查DXA骨密度检查,但北市议会副议长叶林传指出,专家建议女性在30至40岁间就应开始做骨密度检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北市应放宽女性免费骨密度检查年龄限制至30岁以上。卫生局表示,30岁女性骨质仍在上升,建议着重于运动、透过饮食摄取充分的钙质及维他命D等方式提升骨本。50岁以上或停经后妇女接受骨质疏松症追踪治疗者,可得健保给付3次骨密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