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鲎保育的搜寻结果,共04

  • 台湾首次大规模放流三棘鲎 海保署扩大调查强化保育

    台湾首次大规模放流三棘鲎 海保署扩大调查强化保育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于去年首次在台湾本岛执行大规模三棘鲎标识放流,共计标放127只成鲎,初步推估本岛存有约1099只成鲎,这项计画不仅为台湾本岛的三棘鲎族群带来关键数据,也为未来復育行动奠定基础。

  • 基隆海科馆鲎保母计画迈入第5年 58校投入参与助復育

    基隆海科馆鲎保母计画迈入第5年 58校投入参与助復育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自2020年开始推动鲎的復育工作,迄今已经入第五年。海科馆今年在国际鲎保育日徵求鲎保母学校后,接到全国58所学校报名参与,将透过认识鲎,才能学习如何照顾并协助鲎的復育。

  • 金门 溼地杀手入侵 活化石岌岌可危

    金门 溼地杀手入侵 活化石岌岌可危

     活化石「鲎」4亿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纪就已出现在地球上,2019年被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早年族群曾遍布台湾本岛北海岸及西海岸,目前仅剩金门及澎湖有成鲎稳定上岸产卵纪录,但数量非常稀少。金门在地人士疾呼,除因人为影响外,有「溼地杀手」之称的外来种植物「互花米草」也限缩鲎群的生存空间,盼政府重视。

  • 未积极保育三棘鲎 监察院促请海保署、渔业署改进

    未积极保育三棘鲎 监察院促请海保署、渔业署改进

    IUCN国际自然保育联盟将「三棘鲎」列为全亚洲濒危物种,在台湾本岛几乎绝迹,但监察院调查发现,海洋保育署未有积极保育作为,渔业署对禁限捕政策也有通盘改进必要,因此促请两单位检讨改进,而海保署应于「海洋保育法」立法完成前,提出更积极的保育作为。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