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忙碌,很容易有睡不好的問題,長期下來恐對健康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對此,外科醫師江坤俊表示,透過日常飲食攝取,對於改善睡眠品質也能產生正面效益。並特別推薦3種關鍵營養素,分別是色胺酸、鎂離子及維
想確認是否罹患糖尿病,空腹血糖值是最常使用的檢驗指標,正常狀況血糖值應小於100 mg/dL,若超過126 mg/dL就算確診。不過,營養師張珮蓁表示,不是空腹血糖正常就好,若飯前、飯後血糖值差距超過
骨質疏鬆盛行率及死亡率都相當高,民眾為了預防骨鬆會補充鈣質,不過外科醫師江坤俊提醒,補鈣的同時應該減少攝取高鈉及高磷的食物,這2類食物吃下肚恐怕讓鈣質流失;一般人認為高鈉就是過鹹的食物,其實火鍋湯、火
55歲「本土劇一哥」陳昭榮近年轉戰電商,因焦慮症復發退出經營,他日前分享為了健康減重,將早餐常吃的麵包改成地瓜、水煮蛋,並搭配168斷食,成功從80公斤瘦到72公斤,連高血壓都降下來,整個人年輕不少。
早餐是一天活力來源,但小心吃錯早餐恐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對此,營養師黃淑惠表示,現代人普遍以外食為主,但很多市售早餐品項,都屬於精緻澱粉,且隱藏高油脂;長久吃下來,不僅容易引發肥胖,還會對血糖波動造成
時序入冬,氣溫下降明顯,許多人都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小心背後隱藏健康警訊。對此,高齡醫學內科醫師傅裕翔表示,手腳冰冷其實與心臟血管循環大有關係,並整理出4大常見成因,包含基礎代謝率低、貧血、心血管疾病
正值秋冬轉換之際,除容易誘發過敏外,許多人還發現掉髮情況竟變超嚴重。對此,營養師彭逸珊表示,此為暫時性的季節性落髮不用太過擔心,建議日常多補充蛋白質、鋅、維生素B群、生物素等營養素,以提供毛囊所需的原
一般民眾吃飽飯後常見「飽睏」的現象,雖說常見,不過也可能增加糖尿病、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且這現象其實也可能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徵兆。改善飯後想睡覺、預防糖尿病,嫚嫚營養師建議可簡單的調整飲食,對於生
「大雪」是1年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周大翔中醫師說明,大雪節氣後是全年陰氣逐漸趨往最重的時期,到冬至那天,更是到達陰氣的巔峰。而從節氣轉變特色,可以歸納出氣溫逐漸寒冷的趨勢,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人胃食道逆流」是民眾再也熟悉不過的廣告詞,但到底飲用咖啡是否真會有如此影響?對此,藥師周本正說明,雖咖啡因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和增加胃酸分泌,但適量飲用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反而是加
活得健康又長壽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標,而飲食選擇是重要關鍵之一。許多學者常針對世界長壽地區的飲食型態進行研究,至於台灣是否也有所謂的長壽食物?對此,營養師黃淑惠特別推薦3款超級食物,分別為午仔魚、地瓜及南
正值冬天氣溫明顯下降,加上血液循環變差,容易讓關節疼痛問題發作。對此,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分享4種食材,包含番茄、深綠色蔬菜、白蘿蔔、鮭魚,不僅當季好吃又有助保健骨骼,值得納入日常飲食清單。其中
攝取膳食纖維對人體有諸多好處,而蔬菜是重要的來源之一。對此,營養師彭逸珊表示,膳食纖維的功能包括促進腸道蠕動、穩定餐後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尤其適合減重族群及便秘者多吃。但要注意的是,若有腸胃炎、胃潰瘍
有柑橘界貴族美稱的「臍橙」,盛產於11~12月,其營養價值高,不論單吃或打成汁都很美味。對此,營養師廖余姍指出,臍橙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以及橙汁中特定的化學成分類黃酮和檸檬素,不僅有助減緩老化,還
現代人生活、工作忙碌,回到家通常已經很晚了,吃飯、洗澡再追個劇,往往都是午夜12點後才睡,而這樣就算是熬夜嗎?對此,中醫師黃獻銘指出,晚睡和熬夜其實是不同的,前者是因生活習慣,養成半夜才入睡,但其它飲
掏耳朵是許多人生活中的習慣,認為既舒服又清潔,小心背後潛藏健康危機。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耳屎其實具有保護耳朵的重要作用,能防止異物進入耳道、保持耳道濕潤等,一般來說,它會自行排出體外,
蔬菜屬於高膳食纖維食物,有助於穩定血糖,但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對此,營養師張珮蓁親身實測,2天早餐都吃相同內容,但其中1天餐前先喝水再吃掉1根小黃瓜。結果顯示,沒吃蔬菜組,最高血糖快160,餐後2小時血
骨質疏鬆是老化最常見的病症之一,而透過運動能減緩骨質流失速度,但要選對類型才有用。對此,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表示,走路、游泳對於促進骨質密度來說,幫助都不大,應選擇「負重運動」才能獲得最佳效
冬季日夜氣溫變化大,讓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案例頻傳,也容易引起手、腳麻等神經不適的狀況。除了留意自身保暖外,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更分享5招日常保養神經和血管的方法,包含規律運動與作息、維持
虱目魚為台灣最具傳統風味的美食之一,衍生出各式料理。對此,五股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指出,虱目魚肉本身富含多種營養素,但魚皮營養價值卻鮮少被人所知,其不僅是膠原蛋白的豐富來源,還富含鋅、維生素B2及不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