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的唐太宗,其實根本就瞧不起吐蕃這個蠻夷國家,於是斷然拒絕,松贊干布遭拒後勃然大怒,出兵攻打受大唐庇護的吐谷渾,大唐因為無力庇護自己的藩屬,所以只好裝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然而松贊干布仍不甘心,四年之後,又再次揮師攻入大唐本土。唐太宗儘管心裡不願意,但迫於當時的形勢,也只好做出讓步,並將文成公主乖乖送出。

在松贊干布的軟硬皆施下,唐太宗最終還是送出文成公主,這一行為無疑令大唐的人們感到面上無光。於是史官們在記錄這件事時,需要竭力淡化這場和親的「被迫性」,同時還大肆吹捧文成公主入藏後的地位和影響,試圖營造出大唐公主在番邦擁有著崇高地位、眾蠻夷皆景仰敬愛的假像。然而這幕虛假歷史,卻被歷代史官們心照不宣地沿用。

事實上,文成公主入藏多年,一直無子無寵,地位平庸甚至就如丫鬟般地伺候松贊干布的飲食起居,與那個史書中高高在上、雍容高貴、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國母形象實在是大相徑庭。文成公主婚後的生活十分不幸,孤身一人在遙遠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將所有的青春年華都埋沒在這個雪域高原之中。

松贊干布去世前的9年之中,年事已高的松贊干布,竟還有6個有名分的女人,沒有名分姬妾的更是多不勝數,從中也可以看出,他能顧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9年,卻只有3年產生交集,大部分的時間都被冷落遺忘,顯然談不上受寵。

雖然文成公主當時的陪嫁豐厚,不僅有大量財物,還有大批工匠,為吐蕃引入了先進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但根據敦煌文書的記載來看,吐蕃人把這些視作唐朝畏懼吐蕃兵威前來乞和的貢物。由此可見,大唐當初同意和親,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只不過許多撰史者強撐面子,硬是把示弱說成示恩,可無論說法如何言之鑿鑿,都無法改變真實的歷史。

【本篇文章非正式學術論文,如有不同史實觀點,歡迎留言指正】

文章來源:小明讀歷史
#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 #吐蕃 #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