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不管是上班還是出去玩、搭車等等,若是要吃飯最常出現的選項應該就是便當了,學生時期帶便當、中午同學同事一起訂便當,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那便當是怎麼出現的呢?

說到便當一定會想到日本這個「便當大國」,據說便當最早出現在西元六到八世紀的京都,當時農夫、獵人外出工作,都會打包午餐出門,不過這時還沒有便當的概念,也不會把這件事稱為「帶便當」,直到「便當」二字從南宋傳到日本,人們才把這種食物稱為便當,就是「方便攜帶」的意思,裡頭的菜色也會做成一口大小,不用加熱就可以吃。

到了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1573–1603)就不一樣了,這時的便當會裝在高級木製漆盒,在賞花、看戲或是舉行戶外茶會上吃,有點像現代人野餐的樂趣,便當這時從平民世界進入上流社會。製作便當也有一些規範,像是湯湯水水的東西不會放,或是菜色會含有較高的鹽分,也不會放新鮮蔬菜,就是要避免便當壞掉。

日本第一個鐵路便當出現在1885栃木縣宇都宮車站,當時的鐵路便當是用竹葉包著兩顆飯糰搭配蘿蔔乾,不久日本便當文化傳到西方,日裔美籍的糖廠工人都會帶著便當上班,可說是第一批把便當帶進美國的人;後來微波爐加上超商興起,出現各式各樣的便當,至今仍是很多人吃飯的選擇。

文章來源:jpninfo
文章來源:timeline

#便當 #日本 #鐵路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