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日)宣布推出「振興券三倍券」刺激國內消費,也被外界拿來與馬英九時期的消費券做比較,就有網友分系預測三倍券不但無法達到振興效果,甚至吐槽「政府的話術,大家聽聽就好,三倍券就是更爛的消費券!」

原PO日前在PTT「八卦板」PO文指出,三倍券可用在實體店面、百貨公司、餐廳…等大家最常支出的日常開銷之中,然而假設個人到年底的日常支出是6000元以上,礙於三倍券有時效性,所以相較於現金,大部分人會選擇趕快將三倍券用掉,替代效果就跟過往的消費券一樣。他直言,「除非發比日常消費還多的三倍券,例如發3萬元,大部份的人,才有可能有多的消費。」

他接著分析,假設日常支出為6000元,依據過往消費券的經驗,大部分人的支付方式是3600元的消費券+2400元的現金支出。

如果是依照現行的振興券政策,6000元的日常支出方式是1000元領券的錢+政府給的2000元+3000元現金,其購買三倍券的1000元也不會變成額外消費。

儘管民眾會比消費券時期多花1600元的現金,但大部份的人本來就只會花自己預設範圍內的錢,相較於消費券,這次的振興券「金額更少、手續更不方便!」

貼文一出引起不少網友共鳴,紛紛留言直呼「這樣的發法只是替代現金而不是增加消費」、「最慘的是馬已經示範一次給大家看了,dpp還是要硬弄」、「你半年期間又只有2000效果會爛到不行」、「到時把3000元全算到振興效果,騙騙人說有3倍效果」、「3000現金換選票很難懂?」、「真的比12年前的消費券還糟,但效果根本一樣」、「也就是說,如果政府以刺激效費效益來看,發過低的金額也不會增加一個人日常支出的金額,等於只是用三倍券替代了原有的消費,那跟消費券沒兩樣」。

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行政院提供)
文章來源:PTT/rodc1968
#三倍券 #消費 #消費券 #現金 #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