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老人常被稱做「月老」,是民間傳說中掌管婚姻的神明,最早出現在唐朝李復言所著的《續幽怪錄》中。書中描述,一名叫韋固的「官二代」,晚上在旅店門口見到一位老人藉著月光看書,身邊放著許多紅線;老人告訴韋固,他手中是記載世上婚姻配對的名冊,只要老人用紅線繫上有緣的兩人,無論雙方的距離與身分,最後一定會成為眷屬。
老人告訴韋固,他註定的妻子就是在市場裡一位賣菜婦手中抱的小女孩,韋固見小女孩又髒又醜,加上不相信老人的話,就叫僕人殺死這個女孩;刺客到市場往女孩心口刺去,卻失手在她頭上刺了一刀,這場騷動引起市場上其他人注意,僕人只好逃走。

十多年過去,韋固因父蔭高升軍官,卻一直找不到良配,後來獲得刺史賞識,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韋固很愛他的妻子,但她眉心總是貼著一塊飾花,連洗澡都載著,韋固在婚後一年忍不住詢問,妻子說出自己的身世,原來她是刺史的侄女,也是當年市場上的小女孩,後來才被刺史收為養女,韋固才深信這位月下老人的話,夫妻二人也更加恩愛。
台北霞海城隍廟內供奉的月老香火鼎盛,還有不少日本遊客專程來參拜,該廟文宣長吳孟寰說,拜月老要準備砂糖、紅線及鉛錢這三樣貢品,砂糖又稱做喜糖,要備妥雙數、最好是六盒,拜完後交給廟方製作成平安茶,自己則喝一杯現場準備好的平安茶,最後拿紅線跟鉛錢在香爐上,以順時鐘方向繞三圈,再隨身攜帶在身邊;在願望達成後,除了原本向月老約定的方式外,通常會供奉喜餅還願。
更多 CTWANT 報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