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不少人為了符合「大眾審美」,而拚命運動、節食來減肥,甚至引發「身材焦慮」,只要體重增加一點,就會開始感到惶恐,然而這並不只是現代人的通病,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而且不分男女,全都陷入追求窈窕身材的狂熱中,有些官員甚至餓到要扶牆才能站起來,情況十分誇張。
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歐麗娟指出,春秋時期流行的審美觀其實是正常且健美的,最主要表現在《詩經》裡,文章中不論男女都是健康美,像是《衛風‧碩人》就提到「膚如凝脂」,意思是皮膚像凝固的油脂,用來形容女子皮膚潔白且細嫩,這種皮膚狀態在「紙片人」的身上恐怕很難看到。
但同樣是春秋時期,位於南方的楚國卻出現身材焦慮的問題,舉國上下開始將「病態的柔弱美」視為時尚風潮,而且不分男女,男性甚至首當其衝,《墨子‧兼愛》記載,「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肱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因為楚靈王喜歡細腰,大臣們為了討好君王,每天都只吃一頓飯來節食,穿衣服的時候都要先深呼吸、憋氣,以便繫上腰帶,而且餓到要扶著牆才有力氣站起來。
如果連大臣都要投君王所好,整個國家的人民更不用說,全都陷入瘦身運動的狂熱中,《韓非子‧二柄》中也有提及這段經歷,「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楚國人民皆以挨餓的方式,來達到瘦身的目的,和現代大多數人使用的減肥方法一模一樣。由此可知,歷史上最先產生身材焦慮、成為「紙片人」的群體,不是女性而是男性,而且還是有權有勢的朝廷大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