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太行山大峽谷內有一座古村,擁有數百年歷史,四周被山壁圍繞,就像處於井的底部,村民若想去外地,必須沿著山壁的小路行走,一不小心就可能失足喪命,直到數十年前,村民為了擺脫貧困開鑿公路,才讓他們得以與外界聯繫。

穽底村與世隔絕數百年,直到20多年前開鑿掛壁公路,村民才得以出入便利。(影片來源/YouTube/CCTV科教)

大陸山西省平順縣位於太行山脈腹地,境內植被豐富,還有許多山壁峽谷,在東南部太行山大峽谷內有一座古村「穽(音同井)底村」,為了發展需要,政府將其改名為「神龍灣村」,但村民依舊習慣叫原名,從至高點眺望,會發現穽底村被山崖環繞,宛如位於井底,因而得名,村子四周的山崖非常陡峭,都呈現垂直狀,村子到崖壁頂端平均約300公尺左右。

穽底村內的田地依山開闢,因此面積都不大,而且村子被山壁圍繞,村民出入不方便,在最早期村民想外出,必須爬垂直於山壁的「哈囉梯」,長約300多公尺,而且哈囉梯並非常見的梯子,僅是在山壁上挖洞,幫助村民攀爬,嚮導桑國安表示,有時村民攀爬時,還要背負沉重的物品,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就可能失足喪命,之後才開鑿較平緩的小路,但爬起來依舊不容易。

村子位處大峽谷內,出入不方便,古時先民為何在此定居?大陸節目《地理·中國》深入了解,查閱相關史料後發現,明末清初時發生亂世,民眾為了躲避戰亂,選擇離鄉背井遷徙外地避難,山西、河南等地的民眾冒險翻過太行山的懸崖,抵達太行山大峽谷後,看到四周陡峭的山壁,認為能成為保護民眾的屏障而定居,且當地植被茂密,也為逃難者提供充足的食物。

不過穽底村與世隔絕百年,想要外出都成了問題,當地經濟狀況並不佳,村民為了解決交通問題、擺脫貧困,在20年前開始修建掛壁公路,自備工具與炸藥,用土法煉鋼的方式開鑿,全長1500多公尺的道路,足足花了15年之久,如今村子不僅能與外界聯繫,也成為旅遊景點,平順境內道路形成交通網絡,使太行山裡的村民都能方便進出。

#穽底村 #大峽谷 #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