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就很熱,晚上若沒開冷氣,幾乎是難以入眠,現代人還可以穿短袖或無袖衣物消暑,而穿著長袍的古人到了夏天,服飾方面會有變化嗎?古人服裝多為長袍馬褂,不過到了端午節時,他們也會換上材質較輕薄的衣物,甚至薄到呈現半透明。
根據《動歷史》報導,古代夏季氣溫其實並不低,在唐貞元及南宋紹興年間,都曾發生過熱災與旱災,在200年前的北京,溫度更曾達到44度,面對如此熱的天氣,古人也會受不了,因此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每到端午節,當時的人就會換季改穿夏裝,宮中還會向皇帝進獻夏季御服,皇帝也會賞賜群臣由特別面料製作的服飾,民間則是改穿輕薄透氣的衣裙。
而輕薄的「紗羅織物」就成古人的材質首選,例如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重量僅49克,在唐代詩人歐陽炯的詩詞中《浣溪沙.相見休言有淚珠》,「蘭麝細香聞喘息,綺羅纖縷見肌膚,此時還恨薄情無?」就有提到紗羅,雖然詩詞與古畫中,多描繪女性穿紗衣,但紗衣並非女性專利,白居易擔心好友元稹在通州中暑,就曾送他一件紗衣,元稹之後還回贈綠絲布及輕容紗。
不過「紗」在古代屬於昂貴布料,百姓多穿葛布與麻衣,自先秦開始,古人夏天就喜歡穿葛布,在《韓非子》提到,上古堯帝的服飾就是「夏日葛衣」,在《天工開物》記載有關夏服的介紹,材料多為苧麻、葛、苘麻或芭蕉,江西臨川的巧匠還發明一種名為「醒骨紗」的材質,混合芭蕉莖絲與蠶絲,比一般布料更輕透,不過無論紗還是葛布,由於質地輕薄,穿在身上會呈半透明,因此平常只能在家穿,如果要出門辦事,依舊要套上一件衣服。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