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痛恨貪官汙吏,登基後便大刀闊斧整頓吏治,甚至發明了一套體系,讓明朝貪官束手無策,帳冊造假的難度也大幅提升,足足影響了中華地區數百年之久,並且延續至今。
根據《搜狐網》報導,官吏貪贓枉法自古有之,朱元璋為了整治貪官污吏更是絞盡腦汁,並且頒布嚴刑峻法,但卻只是治標不治本,洪武十八年就曾發生一起震撼全國的郭桓案,戶部侍郎郭桓等人勾結其他官吏盜賣官糧,還作假帳撈取錢財,被揭發後因為涉案金額巨大、牽連數萬人一併處死,其餘坐牢、發配邊疆者更是不計其數。
朱元璋反覆琢磨,認為整件事源自於貪官污吏透過竄改記載錢糧的數目惹禍,且原本的「一、二、三、四、五…」等數字,雖然書寫方便,卻也容易在重要的字據上被塗改造假,讓小人有機可乘,像是將「一」改成「二」、「三」、「六」、「七」,或是把「三」改成「五」,加上若是字跡潦草一點,想辨別真偽更是難上加難。
於是朱元璋發明了一套反貪措施,就是在重要的字據上要求使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等大寫數字,藉此提高竄改難度,防堵貪官污吏作假帳。雖然有專家提出,這套大寫系統早在武則天時期就曾出現過,但並沒有真正落實,直到朱元璋時期才真正普及,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