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學家1987年在海底探勘到南宋商船,並發現大量瓷器、鐵器、漆器及麝香等貨物,之後對船體進行修復,發現商船長達34公尺,載貨量更是重達400噸,內部還使用「水密隔艙」設計,也就是所謂的防水艙,可見南宋的造船技術相當先進。

南宋時期一艘商船從泉州港出發,船上載滿精美瓷器、紙張、鐵器、漆器、金銀、麝香等貨物,準備出發進行遠洋貿易,豈料開到廣東台山、陽江海域時遇風浪襲,最終不幸沉船,在海底沉睡長達800多年,1987年學者進行海底探勘才發現,之後使用技術打撈運至岸上,是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古代沉船。

根據大陸網路節目《似是故人來》介紹,這艘南宋沉船是在福建地區建造的帆船,因此又稱福船、福建船、白艚(音同曹),造型是首部尖、尾部寬,而且兩側上翹,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與運動性,適合遠洋航海,也是古代航海最主流的船型之一,更是古代歷史中重要沉船。

大陸山東大學教授兼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姜波提到,經古船史專家修復,這艘商船寬11公尺、長34公尺、型深3.8公尺,載貨量超過400噸,具有水密隔艙設計,指每個船艙相互隔離,因此當其中一個船艙進水後,並不會影響整艘船,此外船板還使用多重疊合,外側船板壞了可以換,當時應該有3個帆,主桅位於中間,測算高度為32公尺,超過10層樓高度,能夠晝夜兼程,可見南宋時期的造船技術已很先進。

#南宋商船 #福船 #古代黑科技 #海上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