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享國276年,共經歷16位皇帝,然而留存下來的肖像畫卻只有14幅,甚至其中一人根本沒坐過皇位,沒有留下肖像畫的3名皇帝,分別為建文帝、景泰帝和崇禎帝,而經常「客串演出皇帝」、被誤用畫像的則是明朝的興獻王朱祐杬。
根據《國家人文歷史》報導,明朝總共經歷16位皇帝,沒有留下肖像畫的有3位,分別為建文帝、景泰帝和崇禎帝,前兩者在皇權鬥爭中失敗,建文帝在靖難之變後被推翻,明成祖上位後,不但革除建文年號、誅殺大量舊臣,還抹除史料上有關建文帝的記載,在這種政治氛圍之下,即便建文帝有留下肖像畫,也勢必會被成祖銷毀。
而景泰帝是在土木之變、明帝國陷入危機時臨危受命登基的,當明英宗復辟後,立即廢景泰帝為郕王,軟禁在西苑,他也在當月身亡,英宗不但不承認其帝位,還摧毀景泰帝生前建造的帝陵「壽陵」,只以親王禮葬於西山,自然也不可能將他的肖像畫留存。
至於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在位時長17年,一般來說都會繪製肖像畫,但卻沒有留存下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兩種,第一是在戰亂中遺失或毀壞,第二則是被人出於政治目的刻意銷毀,比如明末民變領袖之一的李自成或清朝的統治者,皆是極具嫌疑的「犯罪人選」。
但明朝有3位皇帝的肖像畫缺失,為何還留有14幅畫像呢?事實上,現代人經常誤植畫像,每當內容涉及景泰帝或崇禎帝時,就會配上一幅身穿袞服的明代皇帝坐像圖,然而這個人並非景泰帝或崇禎帝,甚至連皇位都沒坐過,他其實是興獻王朱祐杬,也就是明憲宗的第四子、明孝宗的異母弟、明武宗的叔叔。
武宗駕崩後,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熜繼承皇位,是為明世宗(嘉靖帝),並追尊生父為「皇考」興獻帝,還請宮廷畫師補繪供奉的御像;然而世宗費盡心思替生父爭來的皇帝稱號沒有被後世承認,清朝統治者仍以興獻王稱呼朱祐杬,只不過他的畫像雖然留存下來了,事蹟卻鮮為人知,最終導致畫像經常被誤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