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團隊在湖北荊州發現一座來自2600年前的楚國都城遺址,占地面積約16平方公里,然而根據該處出土的上千口水井推算,當時的人口落在30萬左右,人口密度高達18750人/平方公里,比現今台北市的人口密度9222.92人/平方公里還高,東漢哲學家甚至形容當時城市的擁擠程度,是人們穿著新衣出門,回家時衣服早已被擠破。

大陸央視紀錄片《尋古中國》介紹,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考古學家循著水利建設提供的線索,發現了位於湖北荊州的「紀南城遺址」,經考古勘查與發掘,這片遺址占地面積約16平方公里,相當於2240個足球場,城牆上部的寬度達10到14公尺,可以容納2輛6匹馬車的天子陣仗,而整座城市有8座城門,其中3座水門直通長江,與古代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之一「雲夢澤」相連。

隨著不斷深入的考古與挖掘,上千口水井重見天日,出現在眾人眼前,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尹弘兵表示,水井是一種直接的生活依據,足以表明當時有很大量的人口居住在這裡;有學者估算,按照每一口水井供300人飲用,意味這座城市可能曾容納30萬左右人口。

結合遺址的龐大規模和典籍記載,考古學者判定,紀南城正是來自2600年前戰國七雄之一「楚國」的國都,這個發現也證實了東漢哲學家桓譚對這座超級大城市的描述,楚都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群和堵塞的車輛,導致人們早上才穿上新衣服出門,晚上回家時衣服就已經被擠破了。

#楚國 #國都 #紀南城遺址 #人口 #人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