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學家在湖北省雲夢縣發現鄭家湖墓地,歷史跨度從戰國晚期到西漢初年,而墓地出土陶器、鼎還有漆器等,神奇的是,文物經歷2000多年竟保存良好,專家解釋,主要是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有關,而鄭家湖墓地也實證秦楚文化融合。

大陸央視紀錄片《尋古中國》近日介紹,鄭家湖墓地位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距離雲夢睡虎地秦墓地約3000公尺,在戰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占楚國郢都,也攻下時稱安陸的雲夢縣,並設置秦國屬地南郡,楚人與秦人一起生活直到漢初。

大陸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羅運兵提到,雲夢縣地區的地下水位較高,墓葬在埋葬後形成飽水環境,許多文物例如彩陶壺、銅劍、雙耳長盒等漆器,都長年浸泡在水中,隔絕空氣才得以保存完整,而這種墓葬被稱為「飽水墓」,在江漢平原相當常見。

羅運兵進一步說明,「鄭家湖墓地反映了文化融合乃至文化大一統的過程」,秦墓與楚墓處於同一個墓地,展現出秦與楚人從堅守各自傳統至兼容並蓄,是秦楚文化融合的縮影,為研究中華文明從多元到統一的歷史進程提供實證。

#鄭家湖墓地 #秦國 #統一六國 #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