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懷俄明州出土一塊3800萬年前的蛇化石,岩塊上3條蛇蜷縮在一起,推測是在冬天「抱團取暖」時遭到定格,不過關於蛇的品種,一直以來都是未解之謎,最近科學家以現代技術研究,發現化石上的蛇和現代蟒蛇有親緣關係,且成群冬眠的行為無論在古代或現代,都是非常罕見的社會行為。

根據《Live Science》報導,這塊化石最早在1976年的懷特河地層(White River Formation)發現,歷史可追溯至3800萬年前;近50年來,化石的身分一直是沒有被解開的謎團,只知道骨骼類似於某種蛇類,而研究人員在1986年首次描述了蛇的群聚行為,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學者指出,這些蛇可能是為了避冬而「抱團取暖」,最後被保存成為化石。

在6月19日發布於《林奈學會動物學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以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來詳細檢查化石,發現化石中的3條蛇和現代蟒蛇有親緣關係,是一種新發現的物種,被命名為「Hibernophis Breithaupti」,透過名字顯示出這群蛇不尋常的社會行為。

阿爾伯塔大學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考德威爾(Michael Caldwell)表示,成群冬眠對於爬行動物來說並不常見,在現今生存的近1.5萬種不同的爬行動物中,只有束帶蛇(Garter Snake)會這麼做,「束帶蛇無法調節體溫,所以需要找到方法,在冬天盡可能保存熱量,而牠們透過『抱團』的方式達到目的。」

「Hibernophis Breithaupti」可能出於同樣的原因聚集在一起,化石完美定格了牠們在死亡時的社會行為,研究人員推測,這3條蛇在巢穴冬眠時,可能經歷了一場小洪水,因為牠們被包裹在細沙泥岩中,以至於保存了完整的骨骼,這對蛇化石來說很罕見,因為蛇由數百節椎骨組成,很容易分散。

# #化石 #美國 #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