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門檻象徵屋主的身分地位,越有頭有臉的人,家中的門檻越高,然而皇帝貴為「九五之尊」,清朝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北京故宮)卻很少見到門檻,專家指出,背後的原因和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有關,他為了方便騎自行車,竟下令讓人把門檻全都鋸掉了。

根據香港的中國文化研究院介紹,古代的門檻高度象徵主人的身分地位,越有頭有臉的豪門大族,家中門檻的高度越高;此外,古代進出門有禮儀規範,《禮記》指出,「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ㄋ一ㄝˋ)右,不踐閾(ㄩˋ)。」意指大夫和進士踏出君主門戶,應該順著門橛(ㄐㄩㄝˊ)的右邊行進,不能踩踏門檻,因為古人認為門檻代表屋主的脖子或背脊,踩著就是不尊重屋主。

然而紫禁城貴為「九五之尊」皇帝居住的地方,卻沒有門檻?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表示,清朝滅亡、溥儀退位之後,因為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所以依舊居住在紫禁城內,享受跟以前一樣的待遇,並且逐漸過上西式的生活,不但剃掉辮子、戴上眼鏡、穿上西裝,還十分迷戀騎自行車,不過紫禁城內每道宮門下都設有門檻,溥儀覺得自行車騎起來不痛快,於是下令將這些門檻全都鋸掉。

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提到,「為了騎自行車方便,我把祖先在幾百年間沒有感到不方便的門檻,叫人統統鋸掉。」不過鋸掉門檻後,到了晚上還要封門,所以工匠們想出一個辦法,在鋸下來的門檻兩端加裝榫(ㄙㄨㄣˇ)頭,並在門框處挖出一個稱作「卯眼」的方洞,晚上只要將門檻扛過來,卡進卯眼內,榫卯結合就能安全地封門了。

#溥儀 #皇帝 #紫禁城 #北京故宮 #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