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人盡可夫」經常被用來唾罵那些生性放蕩的女子,帶有強烈的侮辱意味,不過其實最初的典故並沒有任何貶義,而是出自春秋時期一位孝女的心酸故事,沒想到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卻逐漸成了不守婦道的代名詞。

根據《搜狐網》報導,「人盡可夫」出自《左傳.桓公十五年》,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權臣祭仲一共輔佐過5位君王,將朝政大權緊緊握在手上,也因為功高震主,讓當時宛若傀儡的鄭國國君鄭厲公十分忌憚,意圖聯合朝中的臣子除掉祭仲,於是找上了祭仲的女婿雍糾。

不過雍糾不小心將密謀剷除岳父的事情,向妻子雍氏說溜嘴,雍氏一聽頓時陷入兩難,一個是自己的丈夫,一個是父親,無論結局如何,勢必會痛失其中一方。最終無法決斷的雍氏便跑回娘家,將此事告訴母親,對方當即說出一句千古名言,「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就是天下男人這麼多,即便離婚還可以再嫁,但親生父親只有一個,丈夫遠遠不及父親重要。

雍氏聽完母親的告誡後,立刻派人跟父親告密,祭仲因此躲過一劫,先一步殺掉雍糾;而鄭厲公因為事跡敗露而倉皇逃離鄭國,後來祭仲重新擁立鄭昭公為新任國君。

由此可知,「人盡可夫」的本意並非貶義詞,不過隨著歷史進程,後人把人盡可夫引申為「人盡以為夫」,用來形容不守貞節的婦女或指賺皮肉錢的妓女,與原本「賣夫救父」的孝女典故相去甚遠。

#人盡可夫 #春秋時期 #孝女 #典故 #祭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