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帝王若想擴充國家版圖、掠取資源,勢必得要發動戰爭,歷史劇中也經常出現將軍一聲令下,千軍萬馬奮起攻破城池的震撼畫面。不過正所謂「守城容易、攻城難」,為何大軍不選擇直接繞道,而是執意攻城?事實上背後原因很現實。

根據《搜狐網》報導,古代將士們攻城掠地,幾乎都是一座座城池,按順序攻下,不過明知道正面進攻會損兵折將,為何不選擇出其不意,另闢蹊徑繞道攻進城池呢?

首先是古代山路崎嶇、交通不便,更何況軍隊大多以步兵為主,出行打仗只靠著一雙腳,還要運送馬匹、糧草,如果不走較為平坦的道路,而選擇翻山越嶺繞行的話,對士兵不僅是體力上的考驗,真正抵達戰場也不知道是猴年馬月,更別說還有力氣去拚殺。

其次是那些山路只有駐紮在當地的人才熟悉,軍隊如果貿然前行,不僅勝算低,還可能被潛伏的敵軍偷襲,戰事還沒開始就已經輸得一敗塗地,甚至導致全軍覆沒。

第三,雖然攻城對於進攻方有一定的耗損,但是若成功攻下城池,就能收獲大量的資源,填補戰爭的耗損,包括敵軍兵力、糧食、金銀珠寶、美女等。更重要的是,隨著戰線拉長,城池能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在縮短戰線的同時,還能提供穩定的後方陣地,緩解大軍面臨的各方壓力。

#古代 #打仗 #戰爭 #城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