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宮中除了皇室以外,還有大量服侍他們的宮女與太監,其中太監指的是被閹割後的入宮的男性,自西周開始就有使用閹人的記載,並在清末民初結束。大陸北京衛視指出,長達千年的太監制度之所以會終結,和晚清紫禁城的一場大火有關。

大陸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指出,1923年6月23日,紫禁城的福建宮突然發生大火,根據《申報》記載,末代皇帝溥儀是最早發現火災和報警的人,起初溥儀沒有允許宮中衛隊放宮外的人進來救火,一方面是擔心他們進來搶劫,另一方面則是遵照家訓「外人不得入宮」。

然而紫禁城內的井水有限,大火燒了整整2個小時都沒有被撲滅,溥儀無奈之下只能讓宮外的人進來救火,不過這時已經於事無補,福建宮內的東西都被燒為灰燼。

事後溥儀調查發現,起火原因是宮裡的太監偷東西,害怕事跡敗露而蓄意放火燒了福建宮,而且在此之前,太監偷東西的情況就屢見不鮮,於是溥儀一怒之下,決定把所有太監都驅趕出宮,只在每一位太妃身邊留下20名太監伺候,而長達千年的太監制度也在這次火災事件後宣告結束。

#太監 #溥儀 #紫禁城 #大陸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