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奪權者,多急於另立國號、重塑正統,春秋戰國時期的田氏卻反其道而行。當年田氏家族潛伏齊國300年,終於從姜氏手中奪得王位,完成歷史性的逆襲,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田和稱王後卻未另立國號,仍沿用「齊」的名義。這並非出於保守或謙讓,而是精心計算的結果:既可維持與周天子的名義關係、爭取政權合法性,又能安撫舊貴族、穩住民心。

根據《搜狐網》報導,田氏家族起於流亡的陳國公子陳完,歷經300年潛伏與經營,最終由田和在西元前386年廢黜姜氏後代齊康公,自立為王,奪下齊國大權。

事實上,田氏崛起並非一朝一夕,早期的陳完改姓田後,擔任不起眼的官職,在齊國默默累積勢力;後代田乞更以善待百姓、籠絡貴族的手段,穩固田氏根基。田乞之孫田襄子擔任齊國宰相後實際掌權,最終由田和完成最後一步,奪取王位。

然而,田和稱王後並未另立國號,而是保留「齊」的名稱,決策背後藏有3大政治算計:

首先是維持與周王室的名義關係。春秋末期,周天子雖無實權,但名義上仍為共主。田氏若貿然改國號,形同與周朝徹底決裂,將遭其他諸侯聯合排斥;維持原國號,則保有正統名分,爭取合法性。

其次是安撫齊國舊貴族與官僚。許多貴族仍效忠姜氏,若另立國號恐引發動亂。保留「齊」名,可營造政權延續的印象,降低內部反彈。

最後是穩定百姓民心。對百姓而言,國號不變代表生活不變,避免因政權更替引發恐慌,有助新政權順利過渡。

#春秋戰國 #田氏 #齊國 #國號 #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