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化湧入的晚清,女官裕德齡成了慈禧太后與西方世界的橋樑,從翻譯禮儀到小趣事,見證了不少清廷與新奇事物碰撞的真實樣貌。她曾教導慈禧在拍照時喊出茄子,沒想到卻讓慈禧在一次點亮燈炮的大會上,以為是閃光燈而誤喊出,留下有趣的插曲,也成為後世的拍照用語之一。

根據《網易》報導,慈禧統治時期,中國正面臨西方強國帶來的衝擊,大量的新式器物和思想湧入,令當時的人們大為震撼。裕德齡的出現,成為慈禧接觸西方文化的橋樑。

裕德齡的父親是清朝外交官,母親則是法國人,她在國外接受教育,熟悉多種語言,之後被選入宮,成為慈禧的隨身女官,負責為慈禧翻譯和教導西方禮儀。

不過,裕德齡發現,慈禧雖喜歡新奇的東西,但卻不想深入了解,比起禮儀背後的意義,更在乎如何展現自己的威嚴,總是想以一種自己能掌控的方式去接受這些改變。

裕德齡在和慈禧相處期間,也發生了不少趣事,有一次裕德齡建議慈禧在拍照時說「cheese」露出笑容,但第一次聽到這詞的慈禧誤以為是「氣死」,還追問「氣死誰?」最後不得已改用「茄子」來取代,慈禧也拍出了讓她滿意的照片。

之後,英國工程師愛德華來到清廷想要推銷電燈,於是透過太監李蓮英安排了一場彩燈大會,燈泡點亮的瞬間,慈禧以為又是相機在拍照,反射性的說出茄子,為了自圓其說,便解釋是看燈泡長得太像茄子的關係。而茄子兩字也成為流傳後世的拍照用語,至今仍有人在拍照時喊出。

#慈禧 #裕德齡 #茄子 #燈泡 #中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