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情居高不下的現象,在中國大陸更是明顯,全國各區官員領導積極招商引資而大興土木已是基本功課,也是最基礎的功夫,城市建設不斷向周邊鄉鎮離島延伸,有形的是看到建設,帶動繁榮,無形的則是炒地皮,官商間不是很透明的糾結,自然也會出現弊端,隱藏不合理的危機。

當景氣暢旺時,市景的榮面變成地方首長的政績,然而當景氣下滑時,房地產滯銷、工廠倒閉,工人失業,付不起房貸,所衍生的問題,就會變成隨時引爆的地雷,如何因勢利導?穩定物價、合理的房價,考驗每個為政者的智慧。

近二十年來,中國政府為快速和國際接軌,密集招商,不斷加強基礎建設,興建鐵路、高速公路,建設機場、港口。就國家的機制來看,政府興建公共建設絕對是良方,景氣好時會吸引國際企業投資,景氣差時,也是刺激內需的法門,這點中國政府是相當靈活在運作,也做為鞏固經濟成長率的王牌。

不過,興建公共建設,對於已經十分民主化的台灣,卻有相當的落差,每年政府喊出公共建設的預算,幾乎都是無法消化,而因長期無法消化,就會出現很多不合理的現象,於是民眾會感受政治環境是口水多過建設,爭論多過創造。

無可諱言的,政府無法施展魄力加速公共建設,往往是因土地無法取得,因此,最近政府鼓勵都市更新計畫,意圖結合房地產業者的力量,營造新的市榮和刺激景氣。

不過,從過去BOT案例來看,幾乎是失敗的多,高捷、台北巨蛋和最近十分熱門話題的高鐵都出現危機,經營者及原來規劃者,或在執行時,無法充分諒解成全大局,而處處站在本位主義,邀功諉過,加上媒體炒作,愈加深其複雜性,往往一個全民所期待所必須的建設,淪為政爭的道具,加以打擊抑制發展,實為一大憾事,過程中,或有缺失,但可經過公正第三者的鑑查應可充分明朗化,更能提供一個公平。

以現況來看,每個個案往往是有當年的時空環境,現在去論斷孰是孰非,也不全然客觀,但從前車之鑑,未來政府、業者和輿論三個力量更應通力合作,支持國內的公共建設的成功。(作者為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東元集團會長)

#當景氣 #建設 #興建 #危機 #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