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的古醫籍黃帝內經中有記載: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男子二八而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指出女生的轉骨期在虛歲14歲左右,約小學六年級,且開始有月經,男生則是在虛歲16歲左右,約在國中的階段。
所以在轉骨期的藥膳要使用滋補腎氣,通暢任脈,調和陰陽,養血調經的處方,介紹下方「加味轉骨湯」是源自於明代張景岳醫師的左歸飲加減和入台灣民間草藥方,組成如下:熟地、牛奶埔、九層塔頭、狗尾草、山葡萄各五錢、枸杞子,茯苓、山藥、菟絲子、沙苑子、肉蓯蓉,山茱萸,淮牛膝,鹿茸各三錢,炙甘草二錢,大棗五枚(女生加入當歸三錢),燉排骨,如藥燉排骨方加入1,500毫升水,一碗酒,如排骨湯每週吃2~3帖,可持續吃。吃素者可燉素排,杏鮑菇,素肉塊。本方氣味甘甜,可在轉骨期作為藥膳湯長期補之用。(和康中醫診所院長施建邦)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