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全球四十億支手機中,有四分之三在開發中國家,非洲每十人就有四人擁有手機。隨著手機普及,「行動錢包」(mobile money)應運而生。用戶在通訊業者的據點以現金加值,便可透過簡訊匯錢給其他用戶,這些據點等於具體而微的銀行分行。
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肯亞Safaricom公司二○○七年推出的M-PESA。肯亞一八三○萬人擁有手機,M-PESA用戶達七百萬,以它繳學費、付車資都沒問題。
在亞洲和非洲窮國,行動錢包比傳統交易方式(銀行郵局轉帳或面交等)更經濟、快速、安全,時間運用更有效率。統計顯示,使用M-PESA轉帳的肯亞家庭,收入增加五%至三○%。
全球幾十億人沒有銀行帳戶,行動錢包可提供正式金融服務。M-PESA不給利息,但人們把它當存款帳戶,碰到突發狀況馬上有錢可用,而且相當安全。二○○四年南亞大海嘯,許多馬爾地夫人失去畢生積蓄,該國明年將引進行動錢包業務。
雖然好處多多但行動錢包仍不普及。銀行擔心大餅被分食,因此全力阻撓。政府則憂慮不法分子藉此洗錢。有國家認為通訊業者沒有銀行業執照,據點不符銀行分行標準,所以禁止通訊商推出行動錢包。
但M-PESA的成功顯示行動錢包潛力無窮,愈來愈多國家的主管機關不再堅持這類服務需符合金融機構標準。銀行也開始與系統業者合作,期望共創雙贏。非洲最大手機通訊商MTN就和渣打銀行結合,在烏干達推出行動錢包業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