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人權園區內的「第一法庭」,是美麗島軍法審判時全世界都在看的第一現場,今年六月,馬英九總統在文建會主委黃碧端陪同下,首次前往視察,並觀看美麗島事件紀錄片,實地體驗、瞭解當年歷史。
馬總統當時還特別指示,須重視、妥善保存相關人權史跡。剛好一九七九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至今適逢卅周年;今年也是聯合國的「人權學習年」;加上事件發生日(十二月十日)亦為「國際人權日」,因此有擴大紀念美麗島事件的構想。
根據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與景美人權園區的規畫,將在大審法庭與看守所策展,除展示歷史文物與相關史料外,並欲在法庭內擺設「栩栩如生」的事件當事人蠟像,重現當年審判的場景與氣勢。
一九八○年在第一法庭受審的包括黃信介、林義雄(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民進黨主席)、呂秀蓮(前副總統)、陳菊(現任高雄市長)、張俊宏(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姚嘉文(前考試院長)、林弘宣(前國策顧問)等八人。依園方估算,設計製作一尊人物蠟像至少要五十萬,八尊要四百萬元,這還不包括執法人員等配角。
但文建會目前相關預算僅九十八萬元,經討論後,園方決定,先呈現較便宜的「路人甲」式蠟像,包括法官三名與憲兵二名;至於政治犯主角,暫時先擺設《美麗島雜誌》創辦人黃信介的蠟像,其他受審政治犯,考慮先以「人形立牌」代替,明年起再「陸續補齊」。
也就是說,在馬政府時代重建的美麗島大審,代表威權時代的軍法人員竟比主角還多,且包括施明德、呂秀蓮、陳菊等要角,先得以「人形立牌」的方式「受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