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身縫補的衣褲,滄桑的笑容嵌入深刻的皺紋中,長滿繭的手握著一張紙,這張紙是農民當家作主的印記。親歷過大陸村幹部選舉的人,無不被大排長龍等投票的農民隊伍所感動,這一步,他們走了六十年。
「農村及黨基層搞差額選舉都沒用,關鍵還是要引入西方的權力分立」,利用十一長假前夕從美國回來探親的上海市民李淵,在美國攻讀政治學博士的他,滿嘴的西方民主經驗。
這兩種經驗折射出大陸推動政改的現況與矛盾。中共建政六十周年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政治改革則相對滯後,政改已成大陸無法迴避的問題。有中共文膽之稱的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就多次強調,要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物質生活,也要努力促進民主,「民生不能代替民主」。
政改相對落後也讓北京當局飽受內外壓力。在黨內,由於民主開放步伐很小,只在基層實驗,黨內對民主呼聲和要求日漸強烈;在黨外,大陸社會進入經濟轉型期,官員貪汙時有所聞,公民意識不斷增強下,表達訴求的正常管道不暢通,網路民意風起雲湧,甚至挑戰執政正當性;在國際社會,大陸缺乏透明政治體制,在大國崛起過程中亦遭受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指摘。
早在一九八二年舉行的中共十二大,胡耀邦當時就提出努力發展黨內民主,至中共十六大胡錦濤更提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的理論制高點。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時,就強調將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民主」一詞在其報告中出現了六十多次。甫閉幕的四中全會,更是用「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將其無限上綱。
中共自十六大、十七大以來,形成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新理念,多項重大舉措也相應出台,如制定條例保障黨員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形成基層支部直選制度,並逐步擴大差額選舉制度等。
但無論是俞可平談民主,或見諸大陸各類官方文件所言的民主,都非指稱西方式民主,大陸推動民主都不可動搖其憲法前言揭櫫的一黨執政。大陸社科院政治學副所長房寧接受訪問時說,世界不存在絕對的民主模式,要反映大陸國情。
四中全會公報再次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但細察大陸所稱羨的新加坡民主模式,其成功有一套獨立司法制度,大陸如不將各類準司法機關真正獨立,最後是黨內民主促進人民民主,還是人民先民主再反將黨內民主一軍,如何拿捏將是北京的重大考驗。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