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拿不好筷子,我急都急死了,一直以為筷子這中國人老祖宗用的東西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器皿,我們用一雙筷子解決所有的吃飯問題,不論吃飯吃麵夾菜,完全不費力,然而現在不少年輕人筷子拿不好,吃飯好像在鏟雪,一雙筷子在菜盤裡撈來撈去,有點令人不忍卒睹。

相反的,有不少老外(西方人)現在拿筷子姿勢完美,夾細蔥夾豆子都難不倒他們。雖然明朝的傳教士利瑪竇早就將筷子的文化和用法帶至西方,但大多的西方人只知中國人和一些亞洲人吃飯用筷子,卻不瞭解筷子的奧祕之處。直到近年來,吃米飯成為西方都會文化的一種時尚,在美國歐洲一些大城市的超級市場,開始很容易買到米、電鍋和筷子,一些老外可以熟練地拿著筷子吃中國菜,是不是有一天就順理成章地也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

吃飯用筷子是什麼時侯開始的已很難查考,正式有記載可能是在周朝,「禮記.曲禮」中有「飯黍毋以箸」和「羹之有菜者用梜」的記載。「梜」就是筷子最早的名稱。這項三千年的發明在亞洲被廣泛地運用,日本人、韓國人、東南亞一帶的華人都以此為主要的食用器皿。但筷子的使用方法有點小技巧,運用了物理學上的槓桿原理,用兩根相同的桿子均衡交錯著力以夾住食物,要用到得心應手也得下點功夫,以我的觀察,日本人一般來說拿筷子的技術都不錯,吃飯起來輕鬆愉快,較不會把飯渣菜渣掉了滿桌子,韓國人多用扁型的不鏽鋼筷子,使用上對我們較不習慣,新馬一帶的華人原本用筷子為主,但我看到年輕人有些只用叉子和湯匙來吃飯,如果他們要拋棄這個傳統,真是有點可惜哩。

現在那麼多老外都開始學習用筷子,雖然我也看到不少國際知名餐具用品店設計美麗的筷子,但大多不實用,而且有些設計在中國民俗上是不合禮儀的,例如在飯碗上面挖兩個洞,把筷子從洞中間穿過去,這種擺法雖然不至像把筷子直插在飯上面像拜拜那麼犯忌,但也不是餐桌的基本禮儀,怎麼看就是有點不順眼。

現在流行的餐具設計,概念上有很多新穎的想法,但是實用性強的不多,一般市面上常用的竹筷子,價格便宜,但是容易發霉,產生細菌,漂亮的日本木筷子,大多上了漆,雖然美麗,但耐熱度不適合中菜的熱飯熱菜,不過日本人在筷子上的一些創新,實在很吸引人,有專用來炸天婦羅的斷熱不鏽鋼長筷子,有炒蛋用的長木筷,還有一種專做蔥花鮪魚壽司的細長筷子,上端是木製的,下端是順滑的細尖型不鏽鋼製,材質手感都非常好,不過價格實在太貴了。我曾到越南買過許多設計精美的筷子,可是木材質料較脆也容易折斷,因此用來用去最好用的還是烏木和檀木製的筷子。中國大陸有些藝術家設計了一些時髦美麗的筷子,但價格普遍不便宜,基本上還在藝術品、禮品的階段,尚未普及大眾市場。至於象牙筷、金銀筷子,都已漸漸走入古董。

我是筷子的忠實愛用者,除了吃飯,有時侯丟下鍋鏟用筷子做菜。我喜歡用筷子做蛋捲(omelet),在倒入油鍋的蛋汁中用筷子劃圈圈,可以讓蛋捲膨鬆好吃,至於用筷子炒菜,最大的好處是如果炒鍋太小,翻炒菜葉時比較不會飛出來,而燉煮東西用筷子翻面,更可以保持食物的完整性,不會被湯匙一攪就全爛掉了。

這幾年講究衛生與環保,不少人用餐時自備筷子,一些香港朋友看到我們隨時取出自備筷子吃飯就很佩服,我還得意地告訴他們,帶環保筷不只是社會菁英份子而已,來我家做裝潢的工人也都自備環保筷呢,而且不少夜市也都不再用免洗筷,提供清洗容易的不鏽鋼筷子。不過雖然我們有很多可以隨身攜帶的環保筷,但是我卻一直沒有找到好用好洗容易攜帶又漂亮的環保筷,在呼喊筷子萬歲的同時,還是有一點小小的遺憾。

#鏽鋼 #容易 #環保筷 #筷子 #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