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前,台灣有80%的海歸派接受政府輔導就業,50%順利在大專院校找到工作。然而到了1998年,只剩2.5%的海歸派順利找到教職。
企業界對海歸派也一樣冷感,2004年104人力銀行做的調查,發現六成企業不打算多給海歸派較高的薪資。這還是在金融風暴前的數據!
回流計畫不如局勢變化
大陸曾開啟洋洋灑灑的人才回流計畫,如「百人計劃」、「春暉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千人計劃」,想盡辦法鼓勵海外人才回國,但都不如一場金融風暴來的有效。
大陸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節目和「智聯招聘」調查顯示,在年齡、學歷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超過半數的企業並不會優先錄取海歸,總有73%的企業覺得國內文憑不比外國文憑差。
兩岸的企業,不但不認為海歸有什麼特別優秀之處,還有志一同認為海歸對職位和薪資要求太高、愛跳槽、眼高手低、愛抱怨等等。
大陸還有個調查顯示,有57.5%的海歸經歷了六個月的求職空窗期。許多人因為要求的薪資和職位過高,只好繼續待業,變成「海待」。海歸職業規劃專家表示,2009年海歸的薪水將會比過往減縮20%,除非進入外商,否則對薪水別報太大期望。
有位學經濟管理的海歸求職者,花了人民幣30萬元出國唸書,當出設定薪資目標是5000元,回國後月薪只2000多元。類似的故事太多,也不怎麼新鮮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