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兩岸經濟的交流來看,已到了一個新階段,那就是兩岸如何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如果順利通過這一關卡,在兩岸貿易和投資上,會再上一個台階。不過,這恐怕也是處理政治議題前的「天花板」,再深一層的經濟統合就須要處理好政治議題,那時也才有可能觸及共同市場、共同貨幣等高階的經濟統合議題。

金融MOU是指兩地區金融相互開放後,金融訊息、金融監理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尤其在實地金融監理時,雙方應給予協助與尊重。這種框架性文書,是金融開放的前提,卻不必然與實質開放的准入條件有關。准入條件方面,台灣擔心的就是MOU簽署後,大陸會要求擁有WTO最惠國待遇,則台灣金融市場的門戶將洞開;另台灣金融機構到大陸發展,若只有WTO待遇,對業務開展會受到很大限制。

框架性協議先行簽訂

面對這個問題,台灣的對策有二:一是可以只簽MOU,准入條件再進行後續協商。二是待後續協商後,一併再簽MOU。實際上,大陸金融要進入台灣,除了MOU外,還要經由申請,由台灣金融主管核准,這當中沒有默契是行不通的,大陸似也有接受「加權平等」的心理準備,比較複雜的是台灣要求超WTO待遇(或稱WTO+),這就會與ECFA有關。

兩岸若要簽訂ECFA,有類似「東協加一」的範本可供引用,也是一個框架性的協議,約定在一段期間,經由協商達成降低關稅或自由貿易協定的目標。為了防衛可以排除若干敏感的領域,例如農業或勞工移動等。如果單純只簽ECFA,應該隨時可簽。但如果想在簽ECFA時,彼此就要有優於WTO的待遇,那就是「早期收穫」的約定。譬如,明年起「東協加一」開跑,台灣石化業恐受嚴重衝擊,或者台灣金融業進入大陸的准入條件,都可以在「早期收穫」中列入。

一旦ECFA簽訂,且有若干「早期收穫」實施,即可累積更多善意。接下來兩岸的議程,就要向兩方面開展,向下要在文化、教育的議題紮根,往上在「兩岸定位」和「和平協議」上去面對,文化經濟的統合才會走得平順。否則,未來的統合將出現新的難題。

經濟統合需政治基礎

ECFA如果能夠簽訂,則兩岸貿易、投資及部門開放及相互便捷化上都需要兩岸政府的主管部會(委)面對面商議。原有兩岸兩會這種白手套式交流,是否能夠處理,實在值得懷疑。

兩岸之所以要經由兩會進行正式會議,就是無法做到彼此「互不否認」的具體證明。這樣子如何深化兩岸的統合,並去除台灣民眾對大陸深入交流的疑慮?所以,兩岸定位及國際組織的參與這兩個非常政治性的議題,似乎已到了非要嚴肅面對不可的地步。若以歐盟統合經驗來看,在經濟整合上,還有諸如共同市場、單一市場、貨幣統合等議題,可以作為政治統合前的經濟議題。

不過,以台灣對兩岸政策的敏感程度來看,ECFA應該是現階段經濟統合的最高極限。必須先回過頭處理政治議題,才能往下走。

兩岸政治議題環繞在「結束敵對」、「兩岸定位」、「國際參與」與「主權爭議」等。可以一一尋求各議題的和解,也可以用一種框架性的協議去涵蓋,譬如「兩岸和平協議」。

當然,一旦碰觸政治議題,台灣人民會感受到「台灣主權意識」的壓力,期待大陸能夠有更大的讓步空間;大陸人民則會有形成台灣獨立的風險。這樣的信任落差可以理解,也只有經由不斷的溝通及包容,才能為兩岸進一步的經濟與全面統合走出坦途。

國際貨幣制度須修正

在二十國集團領袖會議,中國已清楚點出美國所主導的IMF及以美元為主的國際儲備貨幣制度,勢必進行修正。否則,美國因美元的特殊地位,可以不必節制地進行超額消費,將使亞洲的貿易順差國手中持有大量美元,美元貶值將帶給順差國國外資產大幅縮水的風險是非常明顯的。

中國亦深知目前還無法取代IMF或動搖美元的地位,但從亞洲布局漸進修正這個嚴重傾斜的失衡,卻也是必要的,亞洲貨幣整合成為重要的戰術突破口。過去在想到亞洲貨幣整合的可能性時,大多把希望寄託於中、日、韓三國。然而,因為中、日、韓間的歷史因素,以及未來誰為霸主的競爭地位,使貨幣整合陷入膠著。為了達成更大的戰略目標,所謂「聯合次要敵人來打擊主要敵人」的統戰觀似乎可以派上用場。正如亞洲地區經貿整合在陷入僵局時,中國在和平崛起與和平發展的戰略基礎上,果決地以較大讓步爭取到東南亞國協的合作,而於2010年跨出「東協加一」的里程碑,也順勢達成2015年「東協加三」的目標。

先推動亞元恐不實際

一步到位的推動「亞元」(Asian Currency)似乎非常不實際,如果能夠循上述以東南亞作為突破口的戰術,先在「東協加一」的架構下去推動貨幣整合,仿照歐元前身的「歐洲貨幣單位」(ECU)來推動「亞洲貨幣單位」(Asian Currency Unit,ACU),應該是可以思考的途徑。如果「東協加一」區內貿易能以ACU做為報價,逐步推展,則由ACU到亞元就是一個可能實現的過程。

當然,在人民幣尚未能自由兌換的前提下,以人民幣為主的ACU恐怕也仍有許多障礙要排除,許多基礎性工作要建構。因此,ACU推動之前,如果能夠把兩岸四地(港澳台和大陸)外加新加坡,這個大中華地區的貨幣先進行整合,諸如雙邊換匯協定、在貨幣清算機制下,先進行相互貿易報價以本國貨幣取代美元等方式,應該是可以啟動。

貨幣整合具高敏感度

這當中要處理的就是台灣的參與。如果中國不制約甚至主動邀請台灣參與正式的區域性組織;台灣也以更大的信心去面對中國為主導的區域性組織,那麼大中華地區的貨幣統合就可以向前跨一大步。在這個基礎上,就可以類似東協加一的ACU推進,然後進一步推展至「東協加三」或「東協加六」,「亞元」的誕生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當國際準備貨幣由獨一的美元,推進美元、歐元、亞元鼎足而三時,新的國際貨幣體制才有可能實現。

在「亞元」整合過程中,兩岸貨幣整合的想法恐怕並沒有兩岸政治面的可行基礎,因為貨幣是具有高度主權意味的領域。如果前文所指的和平協議框架能夠實現,那麼類似「華元」的構想也才有機會碰觸。在現階段可以處理的是類似新台幣與人民幣間的兌換與清算機制。一旦有了清算機制,新台幣與人民幣間的匯率就可以直接掛勾,不必像目前經由美元間接訂定兩者間的匯率。這是現實中必須去推動的第一步,然後,兩岸才有機會去討論類似中國與其他國家所簽定的兌換協議,台灣的外匯存底也才有納入人民幣的可能性,再漸進推動雙方之貨幣整合。

#大陸 #協議 #金融 #貨幣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