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建築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不但顯示出高度集約與講求高度效率的經濟型態,更反映出目前全球城市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經濟活動日益集中的現象。這點在中國的表現更為明顯,在有限的土地空間上,許多大城市紛紛向上發展,不但形成了一種「向藍天要空間、向空間要效益」的現象,也匯集了無數的商機。
以上海陸家嘴的環球金融中心為例,7~77樓的辦公樓層不但吸引了許多國際大型企業進駐,79~93層的柏悅酒店(Park Hyatt)更吸引無數中外旅客入住,也創造了數百個工作機會。而94~100樓的景觀設施,已經吸引無數觀光客駐足,頭一年的觀光客就達到260萬人次,光是門票收入就達到3.9億元人民幣,若再加上與其比鄰而居、有「垂直華爾街」之稱的金茂大廈,這兩棟大樓所帶來的觀光產值與經濟效益,可能就已經超過中國大部分的縣。
而一個成功的地標建築,未必要是開放公眾進入的大樓,也可以帶動週遭的經濟發展,對外形成一股巨大的吸力,造成經濟聚落與整體區域的發展。而這在國外已經有許多案例,例如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等,都不是以經濟發展作為前提所興建的建築,但是卻成功的在民眾心中形成一種非物質的重要象徵,有如該城市的名片,代表該地的文明發展與生活風格。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