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CH Center 接軌國際

據了解,台灣的工研院、資策會等法人目前已有多個Living Labs在進行,而由國科會啟動的計畫中發展的智慧生活科技整合中心(由台大智活中心、交大Eco-City健康樂活城及成大TOUCH Center構成)中的成大TOUCH CENTER,就是歐洲網路生活實驗室聯盟(ENoLL)會員,由成大申請European Network of Living Labs評選,TOUCH Center榮獲提名,並在法國里昂舉辦的ICT08會議中,正式對全球發佈獲得入選資格,成為國際推動智慧生活實驗室聯盟會員,彰顯TOUCH Center於智慧生活科技之核心理念與創新研發,已獲得國際肯定。

同時,亦邀請歐洲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計畫領導者Prof. Esteve Almirall蒞臨TOUCH Center分享社群導向之開放式創新模式經驗。European Network of Living Labs(簡稱ENoLL)乃因歐盟近年來在資、通訊技術發展計劃下,以人為本及願景導向的創意科技作為技術研究與產業發展重點目標,積極於歐洲各國推動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s)所形成之網絡,進而成為推廣創新服務之重要平台。

以TOUCH Center, Taiwan名義加入,對提升台灣人本科技之能見度將有極大幫助,將有助於台灣推動人本智慧生活科技能賦予國際創新指標並與國際資源接軌,領航創意生活產業新契機,實踐「人本、創意與智慧」,向全世界展現出「台灣創造」的生活新價值。

用戶為中心 互動開放

成大TOUCH Center主持人楊家輝指出,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s)開放式創新模式是近年來在歐洲各國所建立的新興服務實驗與服務研發作法。強調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和互動開放的創新環境,發展一種以使用者驅動為主的開發創新方法。透過收集使用者實際應用測試成為產品和服務創新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關鍵,從使用中的反饋信息,建立更可靠有用的產品與服務創新發展機制,促成創新產品/服務的市場發展。

歐盟於2003年起推動並建構創新服務平台網絡(Living Lab Europe),目前透過該機制已成功推廣至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29國,Living Labs會員數眾多,而加入的會員其組織性質各有不同的獨特性,並由歐洲境內國家延伸至全球,持續推動數十種創新服務實驗,藉由此研發創新模式大大縮短了產品與服務從研發到進入市場的時間,包括Nokia、IBM在內的許多知名企業都積極參與這種新模式,以創新開發新產品、新服務。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帶入至使用者真實生活的環境進行驗證,從使用者的體驗過程中,不斷改進產品、設計和服務品質,開發出更符合人性化的生活需求,得以協助企業提升。

場景多為地區性

工研院副院長李世光指出,歐洲目前有256個Living Lab且多為地區性,有二大陣營推動,學術性和產業面現在均以場景場域來推動研發,都是區域性成功,表示有文化上的差異和介面點推動的過程;曾邀請歐盟推動Living Lab的領袖專家來台灣分享成功的經驗,有意思的是他們均採用了公私夥伴關係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架構,他們花了很多時間來做好PPP,它才是最大的關鍵。

據了解,在2006年11月,Living Labs網絡在歐盟形成,Living Lab被翻譯為實地實驗室、生活實驗室、體驗實驗室或應用創新實驗室,它起源於麻省理工大學,在歐洲發展壯大。它的發起於人們對創新理念的認識發生變化。目前Living Lab發展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Living Lab是由那些對現有建築如何與未來居民的需求相協調感興趣的建築師和工程師們發明的,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用戶需求。

第二代Living Lab是由那些參與塑造新的工作環境的公司所發明的,這種工作環境包括工商業、研究機構以及專家網絡等,通常被稱為是協作式的工作環境。第三代Living Lab範圍涉及到整個城市區域,它運行於整個城市範圍的開放實驗空間,依靠生活、工作於城市中的各類用戶,為創新應用提供原型設計和測試平台。

政府企業皆受益

就政府而言,Living Lab有助於政府提高城市的國際競爭力和知名度、建立並管理城市品牌,而且能夠幫助吸引國內外投資,透過公私夥伴關係,城市可以向它們的市民、旅遊者和企業提供創新性服務,從而加快城市信息化步伐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贏得經濟增長。

另就企業而言,通過Living Labs網絡,中小型企業也能夠推廣引領全國甚至全球市場的業務應用和產品,進而提升企業品牌和國際知名度,幫助企業永續發展。

#Center #實驗室 #企業 #Touch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