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曾是兵家必爭之地的青島,現在成了山東省的經濟重鎮,實際上,在一九五○年的第一個都市計畫出爐前,青島還是個人口不到百萬的小城市,然而當年就已將這個濱海城市,定位為輕工業、吞吐港口、海軍基地,觀光城市等功能。

這些六十年前的規畫藍圖,延續至今已有不小的變化,尤其是在二○○七年十一月提出了「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戰略後,青島的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正式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藉此青島將建構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結構,打造膠州灣地區核心圈。

這個新的都市計劃,重點在發展海灣型的大青島,未來將以青島為主,黃島、嶗山、紅島等三個區域為輔。

至於今年一月才通過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畫」,則是勾勒了宏大的未來城市藍圖,到二○二○年,青島將擁有人口接近一千二百萬,城市建設用地則達到五四○平方公里,城市化水準來到七七.八%。

過去青島六十年來的城市發展過程中,除了最早的城市計畫外,還有幾個重要的轉捩點;包括了一九八四年的城市發展提速,由於改革開放後,青島的城市用地不足,嚴重限制了城市的快速發展。

為此,新的城市總體規畫中,設計的範圍包括五區和四個縣城、小城鎮與風景區。這個規畫改變了以往青島單一的帶狀、南宿北工的結構,逐漸朝北、中、南三個區域發展;既解決了南北交通矛盾,也讓當地的輕紡工業、港口貿易、海洋科研與風景旅遊建設加速往前邁進。

這個規畫也首次確立了青島作為「經濟中心城市」、「重要港口和外貿基地」、「全國重點環保城市」、「全國自然風景保護區」的城市定位。同時也是該市歷年來,城市規畫中範圍、面積最大,內容最詳盡的一個。

來到了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後,大陸掀起了一股新的改革開放浪潮,青島市發出了「加快東部開發建設的決定」;並成立了青島東部開發指揮部,這一年開始,包括行政、金融、文化與商業中心都往東遷移。

包括現今香港中路的五四廣場、市政府大樓、幾家重要五星級飯店、銀行大廈、商場,都在東移的大旗下逐步建設完成;卅年前的農地,成了現今政治商務中心。

另一個重要關鍵是一九九五年,當年的城市總體規畫,將青島定位為大陸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與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風景旅遊勝地。

同時還確定了城市主體功能,以港口為主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國家海洋科研及海洋產業開發中心,區域性金融貿易、信息中心,國家高新技術產業、輕紡工業基地,旅遊、度假、避暑、文化娛樂中心。

十四年前的新城市規畫,還確立了以膠州灣東岸為主城,西岸為輔城,環膠州灣沿線為發展重點區域,並將「兩點一環」的青島城市總體布局列為城建重心之一。

這個規畫對往後青島十多年的城市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除了確立膠州灣東西岸的功能外,並為日後青島「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

#膠州灣 #風景 #港口 #重要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