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球評家楊清瓏表示:「在美國小聯盟打球,長時間拉車比賽很平常,只是國內職棒球員還沒適應而已。而世界盃比賽,很多外國球隊都有小聯盟打球經驗,頻繁的移動比賽,不會造成太大困擾。」

今年中華大聯盟每隊增加20場賽事,每隊變成1周5場,加上賽程南北不定,球隊移動時間相對增加,象隊陳致遠說過:「有時候打完比賽馬上就要急著坐車,有時還不知道要往哪個球場?很辛苦。」

楊清瓏認為,小聯盟球員長期辛苦比賽,達到體能與意志力磨練效果,足以應付整季162場的比賽;台灣的職棒球員沒有經過這道養成過程,比較不能快速適應比賽場次增加,需要一段時間磨合。

中職從100場增至120場,事前並沒有任何配套,說打就打,球員疲憊不說,連教練也有「撞牆」的適應期。象隊曾在五月初創下12天全台南、北拉車2110公里,球員叫苦連天,無法發揮水準。

目前中職二軍比賽,都是當日往返,例如象隊早上從龍潭出發,南下台中、斗六比賽之後,隨即坐車回來,二軍成了球員舟車勞頓最好的適應場所。可惜中職的二軍並非完整,目前一軍球員也不是從二軍出發,楊清瓏認為,只能寄望二軍好好發展,未來一、二軍球員有很好的上、下銜接,球員就能迅速適應比賽場次的變化。

#楊清瓏 #二軍 #適應 #拉車 #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