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奶茶店面遍地開。這一兩年,來自台灣的各式奶茶店幾乎開遍了廈門島內的大街小巷,琳琅滿目,讓人看花了眼。
這奶茶是舶來品,台灣算是發源地。作為與台灣交流最頻繁的廈門,移植來自台灣的奶茶文化快捷而得當,但也是這幾年才流行的。
記者日前採訪了在廈門從事台灣飲品物料、器械供應及品牌規劃的林東信先生。他說,大陸奶茶飲品店的發展,正走著台灣曾經走過的軌跡。廈門的奶茶飲品業相對成熟,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台灣的奶茶業發展之路,是可供廈門業界來借鑒的。
廈門奶茶,源自台灣泡沫紅茶
之所以稱「泡沫紅茶」而不稱「奶茶」,是因為在台灣,奶茶店都這麼叫。
魯迅先生說,北京的大白菜運往日本,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被美其名曰「膠菜」。而台灣的「泡沫紅茶店」來到廈門成為「奶茶店」,這其中,當然不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而是口味喜好的問題。
林東信介紹,台灣的泡沫紅茶店,最早是起源於台中,現已擁有近30年的歷史。剛開始經營的時候,是以純品茶為起點的,如紅茶、綠茶、高山茶、烏龍茶,這些都是泡沫紅茶店銷售的主力。這期間,雖然在開始時也經歷過一小段奶茶盛行的時期,但只是「小小的抬頭」,在目前台灣市場,泡沫紅茶店裏銷售的產品中,奶茶僅占五分之一。這個比例,跟大陸的正好相反。
現在廈門街頭巷尾的各式奶茶店,其基本架構跟台灣的泡沫紅茶店大同小異,「該有的都有」,正是因為大陸消費者多偏愛奶茶,泡沫紅茶店才「入鄉隨俗」,成為了我們所熟知的奶茶飲品店。
但是,這種現像是不理想的。「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喝健康無負擔的東西是飲品類的一個原則。相對於純品茶而言,奶茶首先不能解渴,另外因為熱量高,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現在大陸的飲品市場,在奶茶階段停留的時間有點過長,應該向健康飲品方向邁進了。
未達飽和,台式奶茶仍可發展
台灣的泡沫紅茶店到底有多少家?林東信作了個很形象的對比,在台灣,7-11便利超市大概有5000家,而在每一家7-11旁邊,至少有兩家泡沫紅茶店,單單從這個角度來計算,台灣的泡沫紅茶店超過了10000家,當然,這指的是上得了台面的。其他「阿貓阿狗」等,暫且不計算在內。
也正因此,林東信給泡沫紅茶取了個很恰當的名字:生活飲料,平凡,不高貴。
在台灣,紅茶、奶茶等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奶茶的發展主要有3個階段,一是街邊小店,這是提供給逛街的人的;二是寫字樓邊,這是給上班族叫外賣的;三是家庭住宅區,外送給住戶,以作來客聚餐之用。
台灣的泡沫紅茶店剛起步時和我們現在在廈門所看到的沒有什麼大的差別,是提供人們邊逛邊喝,買一杯拿了就走的街邊店。而現在,許多大樓辦公室還有大量的家庭,都成為了泡沫紅茶店電話外送的常客。
目前在廈門的奶茶店,基本上還處於第一階段,你看,明發、思北、中山路、禾祥西,這幾條人潮多的主要街道,是台式奶茶的集中地,「買上一杯,拿了就走,邊走邊喝」是特色。下一步,就應該是向著辦公室、家庭外送方向走了。這樣,即使是在居民區、偏僻地,奶茶店才會有更多發展的空間。
林東信說,整個大陸來說,現在奶茶店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三四級城市則少有奶茶店的分佈。奶茶業想在大陸更有利的發展,則應該更多地向三四級城市擴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