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面臨數次分裂
我有很多堂兄堂弟,他們80年代初到歐洲來留學,剛到歐洲時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幫助,每年的10月國慶,他們肯定參加「十.一國慶」。每次國慶酒會回來,堂兄堂弟都會被堂叔堂伯責罵:「你們怎麼會這麼左?」
1989年再次分裂「中國國慶」,六四之前到歐洲留學的中國人,每年的10月國慶,很少人參加「十.一國慶」。 六四之後到歐洲留學的中國人,每年的10月國慶,比較樂意參加「十.一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取代中國國民黨建立了政府,掌握了執政權。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傳統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將10月10日定為國慶日,因為這是一個本質更新的國家的誕生。
兩個國慶左右為難
中國人的兩岸由於內戰造成如今的兩個政府,兩個政府有兩個「國慶」,國內的人是無法感覺這裡的甜酸苦辣的,只有你作為中國人而身居海外幾十年後,才能感覺不同「國慶」的不同滋味。每年的10月,我們這些海外華人,到底應該參加哪個「國慶」,左右為難,甚至讓海外華人感到傷痛。
戰後的德國分裂,1953年6月17日,剛剛建國4年的民主德國(東德)面臨著滅亡的危險。當局只有依靠蘇聯占領軍的支持才將一場由工人發起的起義鎮壓了下去。一開始這只是一場有數千人參加的反對惡化的經濟與社會福利形勢的抗議活動,之後則演變為一場席捲全國,參加人數超過100萬人的抗議浪潮,東德人的訴求也演變為呼籲自由選舉和兩德統一。西德政府為了紀念這場運動,在1954年確定6月17日為國慶日。1989年柏林牆倒塌,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重新統一,此後,兩個德國統一的日子被確定為德國國慶日。
參加國慶不應傷痛
從戰後德國國慶日的確定來看,德國人從來不追求什麼「新」德國,而是追求「一個德國」、追求德國的統一。
我們這些海外華人,對祖國要求不高,只要求兩岸政府始終堅持「一個中國」,追求中國統一,將來我們參加國慶,不感到傷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