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過去外資單月買超逾1千億元以上後,台股不管是1個月或3個月,呈現漲多跌少且漲幅大於跌幅的連動來看,10月後的中線台股頗為可期。

外資9月以來的買超金額,係2003年以來單月第6大,與買超金額第5大1,314.68億元相當逼近,若今日持續加碼,9月單月買超金額有機會擠進第5大。

昨日不僅外資大舉買超173.99億元,上周以來因結帳而連6日賣超的自營商、投信等本土法人,昨日也回補各買超4.21億元、3.73億元。但相較於昨日外資買超的大手筆,投信、自營商的買超相對還是保守。

對此日盛投信投資長張島郎表示,近期投信平均持股水位已達88%,接近高水位,雖然台股順利翻空為多,能再加碼的空間也受限。

雖然本土法人尚未進一步大舉加碼,但在外資持續奮力買超下,台股後市仍是可期。因為根據統計,自2003年以來,台股單月買超逾千億元計12次中,扣除今年9月這次,其餘11次,台股在之後一個月上漲者達7次,比率逾6成,若將時間拉長至3個月,上漲次數更達到8次,上漲比率更高達72.7%。而且可以看出,漲幅普遍均大於跌幅。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許家豪指出,外資今年上半年買超1,357.56億元,下半年至昨日買超2,235.7億元,可以明顯感受到外資年中後,對台股明顯轉趨樂觀,不單是買超金額急起直追,就連明年獲利成長預估,外資對台灣也看好名列亞洲四小龍之冠。

許家豪指出,時序進入10月,後續雖有第三季財報公佈的變數,然在各上市櫃公司第三季營收表現普遍不錯下,預估財報公佈對台股行情的干擾應該不大,後市多空關鍵將看國際股市表現及後續外資的動向。

張島郎則表示,因電子股營收普遍於8至10月見到高點,未來激勵股價的動能恐因此受限,再加上MOU及ECFA簽約遞延的變數仍在,第四季台股先蹲後跳機率較高。

不過,即使出現技術性修正,修正幅度亦不大,估約在10%至15%,屆時考量中長期資金動能仍充沛,明年企業獲利成長性仍強,配合明年ECFA題材發酵,反而是另一次加碼點。

#千億 #普遍 #台股 #買超金額 #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