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烈所言有正確的,也有言過其實。和美軍相比,中國就沒有成建置的天軍、缺乏遠程戰略轟炸機和隱形戰機、更無航母,陸軍裝備或有接近,但戰略投送能力有限,這些都是公認的事實。

但從國防獨立自主角度看,梁光烈談話確有幾分道理。透過這次閱兵,看得出中共陸軍開始從區域防衛向全域機動轉變;海軍具備較強近海防禦能力;空軍則從國土防空轉向攻防兼備;二砲亦形成長短搭配與核常兼備的戰略反擊力量。

問題是,有了這些裝備還不夠,資訊化作戰的勝負,不取決於單一軍兵種或個別主戰平台,而是全軍作戰系統的較量,即各作戰要素和作戰單元的鏈結成網。中共軍備從「無」到「有」,走過漫長的不凡歲月,下一步則從「有」到「網」,才是衡量解放軍軍事轉型成敗的關鍵因素。

本世紀初,中共從伊拉克戰爭中領略一體化聯合作戰的重要,於是從二○○四年起率先在成都軍區和南京軍區試點「一體化訓練」。按規畫,今年進入擴大試點第二階段。我方軍情專家私下表示,至今一直無法掌握對岸一體化訓練的具體作為,假以時日其動向恐影響兩岸軍事對峙的基本格局。

所謂一體化聯合作戰,不強調大規模殺傷而重體系癱瘓;交戰方式由接觸轉向非接觸作戰;行動模式從線性向非線性轉變;兵力組成由規模組合轉為效能融合;作戰指揮從預先計畫變成同步指揮。這種作戰方式和我方長期因應中共犯台的方案,大不相同。

北京一位軍事觀察家說,兩岸今後萬一發生衝突,大陸也不太可能大軍壓境,而是利用「巧力」屈人之兵,形成有利的戰略態勢,隨即進入談判階段,使附帶傷亡降至最低,這一切都有賴一體化聯合作戰。大勢所趨,我方應及早因應。

#大陸 #基本 #梁光烈 #因應 #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