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為該文攻擊了宗教,其實不然;我只是指出宗教裡對生命的看法對非信徒沒有幫助,如是而已。人類社會演化出來的規範,無論是道德、法律還是宗教,都是維持群體存活的必要產物。這些規範在工業革命至今兩百多年來的人類社會,不斷出現變化以因應科技發展。且不說十九世紀的細胞理論對生命組成的全新認識,以及病原菌理論對預防與治療傳染病的徹底改革,二十世紀的分子生物學更是顛覆了傳統對物種藩籬的定義。
人類會在極短時間內,憑外貌、穿著、口音及舉動,就以直覺做出敵友好惡的判斷。在天敵環伺、弱肉強食的遠古環境下,那是必備的生存能力。至今,我們對於從未見過或是偏離常態的生物,好比畸形人、混血兒,仍有出自本能的害怕與厭惡感。
凡事有好就有壞,這種直覺生物學幫助生物趨吉避凶,也使得許多人拒斥了科學的進展與發現,好比人與猿(甚至與所有現存生物)擁有共同祖先、精卵可於試管受精、不同種生物的基因可以互換等。有人因此不接受現代醫學的進展(許多來自生物學研究),堅持傳統的民俗或信心療法,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百年來的生物學進展,已讓我們曉得,地球上現有生命,都來自先前生命,而非自然發生;同時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都是同一條生命長流的分支。即便是肉眼不可見的細菌與病毒,也使用著與人類相同的DNA與蛋白質分子,進行著同樣的生命活動。且不說黑猩猩的基因組,擁有九九%與人類相同的DNA序列,甚至人類的基因組裡,還可以發現近十萬種病毒的基因。
有人認為把生命化約成分子活動的想法,太過簡化,等於把人看成機器,有損人性。其實,生命的運作神奇多了,由人設計製造的機械完全不能相比。我們越往生命的細處看,越讓人讚嘆:那是由東修西補、互通有無的作法拼湊而成,乃億萬年來大自然演化之功,而非刻意創造得出。因此,生物的韌性與耐力也常出人意表。人面對大自然常感到渺小、心生謙卑;生物學家在揭開覆蓋生命的面紗時,更是有這種感覺。
誠然,生物學裡還有許多未解的問題,好比生命起源以及人類高等認知功能如何產生等;對此,生物學家抱持開放的態度,提出各種根據事實的假說,進行檢驗。這也是科學與擁有固定教義的宗教最大的不同點。
(作者為科普作家,生理學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