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堂,原來是為了旅居青島的德國信徒作禮拜之用,所以叫做「德國禮拜堂」。因為教堂頂部有報時鐘樓,青島人俗稱「鐘表樓」。

基督教堂 德據時代精品

這棟教堂是一棟優雅的德國古堡式建築,磚石結構,為德國占領時期的建築精品之一,由德國建築師Curt.Rothkegl設計。

建築主體由禮拜堂和鐘樓兩部分組成,禮拜堂面積四百多平方公尺,分為兩層,大廳高11公尺,大廳前方正中設置祭台,祭台上方為彩色玻璃拼成的大幅耶穌像。教堂窗戶都是彩色玻璃拼成的教會歷史故事畫面。鐘樓平面呈正方形,高36.47公尺,上部裝有時鐘,塔內懸有報時大鐘,塔頂為綠色尖頂,非常漂亮。

這座基督教堂原本屬於德國路德會的柏林教會,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島後自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轉屬在青島的美國教會,成為在青島所有外國信徒作禮拜用的「國際禮拜堂」。文化大革命時期教堂關閉,1980年恢復禮拜。

德國製造的鐘樓時鐘仍然正常運行。唯一不同的是報時的鐘聲改為電子鐘聲了。康有為故居始建於1899年,本來是德國占領時期總督府官員的官邸。1924年康有為先生購買此房做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於此。

康有為故居 簡單高雅

康有為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戊戌變法失敗後,長期流亡海外,辛亥革命後才回國。1917年他第二次來青島時,市政當局安排他在此居住,康有為對此處十分滿意,於次年購買並加以裝修。此後他在此會見文化界人士,潛心研討書藝,因此故居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康有為來青島時,當時居住青島的清朝第二代恭親王溥偉正好舉家北遷大連,二人私交甚篤,溥偉就把家具送給康有為。現在故居內起居室、會客室、書房等室內家具,都是當時恭親王所贈。

康有為故居雖不豪華,卻十分高雅。做為「康有為故居陳列館」重新修復開放之後,陳列了《康有為生平圖片展》和《康有為藏品珍品展》二個展覽。圖片展以詳實的資料和豐富的圖片。藏品珍品展出了康有為書法原作、使用過的器物以及流亡海內外時收藏的藝術珍品,康有為後裔捐贈的不少珍品也同時與觀眾見面,這兩個展覽的不少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除了康有為故居之外,小魚山一帶還有不少文化界名人故居,包括老舍、聞一多、梁實秋等人的故居都還有跡可循。

旅遊資訊

基督教堂

地址:青島市市南區江蘇路15號

門票:8元人民幣(下同)

交通:公共汽車214、367、1、220、221、225環線、217外環、217內環、231環行,青醫附院站

康有為故居

地址:青島市福山支路5號

門票:10元

交通:公共汽車214、219、223、304、306、311、312、316、26、321、501、605、

312區間、31環行、15、202環線、

304區間、368、231環行、

370環行、501豪華空調,

海水浴場站

#鐘樓 #教堂 #珍品 #建築 #基督教